摘要: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谴责最深的是个法国人,而这个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看到巍峨壮丽的历史遗产,在熊熊大火中高塔倾倒,我相信,今天的圆明园也一定在为火烧巴黎圣母院而哭泣。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它为出生而鸣,它为死亡而鸣,日日夜夜,时时刻刻。—— 歌剧《巴黎圣母院》


01


当最后一批排队等待进入巴黎圣母院的游客突然被关在门外时,他们不知道眼前这座伟大的地标性建筑不久后将会变成何等惨状。

也不会预料到近在眼前的它,将会与他们隔开十年之久。

巴黎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30(北京时间16日00:30),巴黎圣母院起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也笼罩了整个巴黎。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93米的塔尖像散了架的椅子一样掉下来。

现场的法国人民目睹此惨状痛哭流涕,自发在塞纳河畔唱起了圣歌,为巴黎圣母院祷告。

02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首先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使人感到压抑。

但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结构,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更重要的是维克多·雨果的那部讲述命运的世界名著。

《巴黎圣母院》一书引起了当时政府对圣母院惨状的关注,也让这座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变得如此有名。

加西莫多的故事让它变成了全人类的瑰宝。无数游人去欧洲就要去巴黎,到了巴黎除了看铁塔就要去巴黎圣母院。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教堂,曾出现在数不清的书籍、诗歌和电影里。

它是巴黎的象征,也是文明的象征。

正如雷斯林所说:“因为巴黎圣母院承载着那么多后续创作,承载全世界无数人从各种不同角度的思念,所以它才是属于全人类的遗产。

就像《爱在日落黄昏时》里的台词: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03


巴黎圣母院起火时,东半球的我们还在睡梦里。

一觉醒来,各种关于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新闻铺天盖地,除了大多数人在表达哀伤之外,竟然有更多人在大声叫好。

“圆明园在大火中消失快160年了,巴黎圣母院跟它相比就是个厕所,有什么不能消失的。”

“巴黎圣母院许多古董被毁确实惋惜,但内心深处确实有种天道好轮回,平衡了的快意。”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在看到很多类似的评论后,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如果是缅怀圆明园,完全能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到底多么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才能说出“烧得活该”这样的话。

难道巴黎圣母院应该承担火烧圆明园的责任?

难道过去的人犯的罪孽必须要现在的人做出偿还。

那么成吉思汗征讨过的土地是不是就应该对着圆明园的残垣说一句“活该”?


04


去年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南京街头有一个社会实验“当日本人在南京街头求助时,会得到什么反应?”

这个视频我只看到一半,就已经湿润了眼眶。

在日本的社交网站上,曾有一个帖子引起了日本网民的讨论。“日本人们,你们要去南京旅游吗?”

中国的搜索引擎里,日本人和南京人之间,也总是有“恨”这个关键词出现。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在所有人心底默认的总是:南京不会善待日本人。

但出乎意料地,即使是南京的老人们对日本姑娘也很友好。

在视频的最后,日本姑娘蹲在地上和两个大爷说:“我以为南京人会讨厌日本人。”

大爷接下来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历史呢,我们就不追究历史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是的,也许他们曾经与那场惨剧近在咫尺,但面对现在年轻一代的日本人,他们还是展现出了宽容的态度: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


05


昨天傍晚,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一文,称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

201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点,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势熊熊。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谴责最深的是个法国人,而这个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而现在,因雨果名著而闻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这场大火让人不自觉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曾经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一场文化之殇,带来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的守护它,尽量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是的,1860年,圆明园被烧后,谴责最深的恰恰是个法国人。

法国文学家雨果,写信给一个叫巴特勒的上尉。在信中,他怒斥英法联军。

一百多年前正值帝国时代,正是四处征伐抢地盘的年代,雨果先生尚有意识为圆明园的烧毁而悲鸣。

一百多年后,我们却不能为巴黎圣母院的烧毁而惋惜?

法国人曾经是罪恶的,但文明却是无辜的,巴黎圣母院是无辜的。

没错,世界的确欠我们一个圆明园,但今天失去圣母院的却不止是巴黎。

人类文明的损失,无分国内外。人们对美的欣赏,也不分国籍。

无论天灾,或者人祸,人类文明瑰宝的损毁,都是值得悲痛的。

看到巍峨壮丽的历史遗产,在熊熊大火中高塔倾倒,我相信,今天的圆明园也一定在为火烧巴黎圣母院而哭泣。


圆明园也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