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张宸的父亲去世,张宸接他爸爸的班成为了青云社区干部,并动用家族势力逼迫社区原党委书记辞职。张宸的父亲张云秋生前担任青云社区党支部书记十五年之久,家族势力很大。

(原标题:命案在身的“少爷”,怎么就成了“劳模书记”?)

作为一个码字为生的人,我常常觉得古人写文章真是通俗如话,平实可亲。位列“四书”之首的《大学》够典雅了吧,为了阐发“明明德”,文中引了一堆《康诰》怎么曰,《大甲》怎么曰。如果剥开语言的时代变迁所造成的隔阂,就会发现其实这些道理讲得都特别生动。比如文中引了一句当时的民谚“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翻译过来就是,儿子是自己的好,庄稼是别人家的好。
“人莫知其子之恶”,需要认真领会这句话的,又岂止是孙小果他妈呢?
最近在山东肥城市,也有一对母子受到了法律制裁。新泰市的张宸、赵文菊等37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一案,在肥城异地开庭宣判。张宸、赵文菊母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二十年。在担任新泰市青云社区党委书记的六年里,张宸“以黑护商、以商养黑”,涉案99起,垄断青云社区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工程承建,获利高达3亿余元,严重破坏当地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
新泰和山东很多地方一样古老,这儿是“杞人忧天”里古杞国所在,传统之浓厚可以想象,张宸母子身上也有一股浓浓的前现代气息。张宸的父亲张云秋生前担任青云社区党支部书记十五年之久,家族势力很大。但张宸的教育显然很失败,他曾多次因寻衅滋事被劳教,2003年更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捕,但仅仅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和孙小果很像的是,在监外执行期间,张宸没有一点顾忌,再次殴打他人。我们很难想象,张宸的嚣张与他的家庭背景无关,与他当官的爸爸、经商的妈妈的加持无关。
2010年张宸的父亲去世,张宸接他爸爸的班成为了青云社区干部,并动用家族势力逼迫社区原党委书记辞职。仅仅用了两年时间,这个命案在身的人,竟然坐上了社区党委书记的位子,实现了基层政权的代际传递。张宸“接班”以后,赵文菊这个并无公职的人,却成了社区的话事人之一,形成了“母子共治”的局面。张氏家族,甚至社区干部都要听这位“老太太”的。你当这是拍《垂帘听政》啊!
权力在父子、家族之间传递,一个家族把持基层政权二三十年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现象的成因复杂,是传统社会家族影响力、基层治理体系以及法治社会建设不完善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张宸竞聘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党委书记时,都是全票当选的,这其中或许有拉票贿选的原因,但也不能否认张家在当地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的获得,有一种鲜明的“两面性”。
青云社区原本是一片农村,紧邻城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当地属于先富起来的地方。张宸的父亲张云秋担任一把手时,对社区的发展的确贡献良多。但另一方面,当了十五年一把手后,一些不良苗头已经萌发。张宸屡次犯案,却能轻判轻罚,就是证据。而在张云秋任职后期,当地已经有人开始举报他把持基层政权。张云秋去世后的悼文里,甚至整出了“平阳二月,苍龙翘首,将星殒殁东方”这样的词儿。
张宸“接班”后,把这“两手”发挥到极致。一方面他给社区居民发放各种福利,提高养老金,社区幼儿免费入园,帮扶困难群众。另一方面,对于敢于反对他的人,毫不手软进行打击,甚至在会议上殴打干部。有9户居民因为举报他父子的违纪问题,张宸取消了这9户及其亲属的一切福利待遇,甚至断水断电、使子女无法入学。
一方面,在被派驻为驻村第一书记主抓扶贫时,他声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动用各种力量帮助所在村村民住上回迁楼。另一方面,他又垄断当地建筑工程,叫嚣“在青云地面上,垒个鸡窝也要我来建。”恩威并施,软硬兼行,可以说当地群众无形中已经被他胁迫住了。尤为讽刺的是,就在张宸被刑事拘留5个月前,他才刚刚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基层政权稳固与否,与群众的获得感密切相关,也是执政的根基所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关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很长时间以来,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出现了一批“能人”,其中很多也成为了基层政权的一把手。过往他们的一些粗糙甚至是打擦边球的做法,因为蛋糕做大,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分配领域中的矛盾愈加凸显,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基层治理逻辑该怎样转轨,尤其是基层政权应如何交接,都成为摆在目睫之前的问题。像张宸这种家族政治、权谋治民,显然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张宸一家的蜕变过程只是基层中的个案,但又有着某些共性,他带给我们的思考不应只被视为“杞人忧天”。

林启辉 本文来源:团结湖参考 责任编辑:林启辉_NB1306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