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桑桑。欢迎来到今天的桑桑说三国。上一期,我们已经说到了,刘备在永安的时候将刘禅和汉王朝的管理权交给了诸葛亮,这无疑是向诸葛亮抛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一方面他让阿斗对待诸葛亮向对待父亲一样,就是教导了他的孩子要尊重诸葛亮。一方面,他直接说出了“可自取之”这样含义不明的话,这就是让诸葛亮必须全力辅佐,汉的天下。那么诸葛亮是如何与这位官二代相处的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

首先,我们回到刘备去世,托孤的那一天。刘备对于诸葛亮和他儿子所说的话,可以让我们明白,他们之间,不是普通的君臣关系,他们是一个臣可以废除君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啦。这也是值得我们讨论的一个事实。我们要明白,丞相这个职位,这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就是说诸葛亮从此以后,就可以直接部署和参与汉王朝的任何军事,人事活动,这在一个战火纷飞,以军事能力称霸天下,夺取尊严的时代,这一点相当于直接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其次,让诸葛亮成公为了益州牧,我们要知道蜀汉的国土位置,大概就在益州这个地方,荆州前不久被吕蒙抢了回去。所以让诸葛亮担任益州牧,就是直接管辖这个地方,要知道诸葛亮不仅当了丞相这个职位,管辖中央。还是益州牧,管辖益州,就是直接把权力放到了诸葛亮的手里。而且刘禅还说,这一切的事,大的也好,小的也罢。就交给先生了。我啦,就当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好了。听听,这是怎样的肺腑之言,和好吃懒做的心理。所以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有三个官职在身上。候王,丞相,益州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人,他的官职是,武平候,丞相,冀州牧。这个人是谁啦,曹操。没想到吧,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么有趣

那么,刘禅这个人和汉献帝这个人又有什么差异啦。我们要知道一般对皇帝对于权高于自己的权臣,都是不开心的。当时的刘禅其实只有十多岁,但是在诸葛亮辅佐的那些年,刘禅是没有出过一次宫的。而且《出师表》中诸葛亮告诫刘禅,不宜妄自菲薄,引寓失意。这表明什么啦,表明他就是一个看不起自己和容易轻信别人的人。当然,刘禅也没让大家失望,在诸葛亮逝世之后,他确实亲近小人,而且不战而降,白白赠送汉家的江山。我想这也是诸葛亮不想让他出宫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他出什么意外,天下动荡,他又单纯。万一被人骗了,出什么意外,还要想办法救他。

而且刘禅这个人,还有一件在的闻名全国的事,说到这你就要说了,闻名全国这种事,在哪个时代,不是有很多吗。他爸爸赤壁的时候不闻名吗。他爸爸的义弟打襄樊的时候,不闻名吗。没错,这些事都很闻名。但是我们阿斗闻名的事,与众不同。传说啦,当时他不战而降,然后司马昭就请他到了魏国。然后就请了蜀国的人来表演歌舞,当时那个场景啊,闻者流泪,哭者伤心,但是刘禅啦,不一样。他看得开开心心的。这就把司马昭给吓着了,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心肝啊,牛,太强了。问一问,你不想念蜀国吗。回答:哈哈哈,这里这么好玩,我为什么要想念蜀国。左右皆笑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是刘禅这都是装的。那是他没办法,他是亡国之君,那是活命之法。他不战而降是因为他知道打不过,不想生灵涂炭。他乐不思蜀是因为他要保护自己,他是被俘虏的皇帝,如果表现的思念故国,就可以会死。到不如当个没心没肺的人,苟且于乱世。你看他可以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让掌管军事的人检测长官行政的人,让掌管行政的人担负起检测掌管军事的人,这不就是他政治才华的提醒吗。当然也可以这样想。毕竟历史的真相,没人知道,

那么既然这样诸葛亮为什么,不把皇权还给他啦。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局势太过于紧张了,要知道当时蜀国已经有一大批的优秀的谋臣,军事家已经去世了,这种人才的稀缺当时已经是个很大的问题了。而且当时的刘禅并没有什么经验,不要说对抗朝内老谋深算的将领,在朝外一边曹军虎视眈眈,一边孙军图谋不轨。这这种内忧外患的调价下,诸葛亮肯定不敢贸然的将权力交给刘禅,毕竟他肩上扛着的是一国家。

刘禅啦,在蜀国被灭之后就迁到了洛阳,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这个名字取得好啊,人如其名,他在洛阳十分快乐的八年。只不过,不知道。他会不会有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爹爹是如何呕心沥血的打下江山,自己的相父是如何鞠躬尽瘁,还有自己那个为了不投降孩子在刘备坟前自杀的孩子,想起当年和父亲一起打江山的人,是如何的侠肝义胆,气博云天,愤勇杀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