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流量枯竭,内容付费市场的营销模式就需要发生转变,老师们不能仅仅依靠自己平台的流量来获得变现,而是要转变模式,创客匠人每次的迭代都给老师们带来惊喜,为老师们的平台运营实现更好的效益。经过两年的发展,创客匠人从最初的知识付费工具型平台成长为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内,内容方、渠道方通过创客匠人打造的内容市场进行精准联结,更好的创造价值。

在这信息无限,精力有限的年代,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新的痛点。16年5月得到推出付费专栏,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超过12W人订阅,199元的价格。16年12月3日,喜马拉雅FM在与马东、乐嘉等名人明星合作的内容产品基础上,发起了首届“123知识狂欢节“。当天最终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17年3月8日,罗振宇宣布《罗辑思维》周播视频停更,退出其他音频平台,只在罗辑思维旗下的知识服务应用“得到”App独家更新。截止目前“得到”APP总用户量约2500万,日均活跃用户近100万。一时之间,内容付费产品百出,引来一大波创业者的狂欢。

首先要说的,“内容付费”或者“知识付费”是一直存在的,此前主要体现在出版业、教育业、传媒业。比如罗辑思维卖了2年书本身就是一种内容付费,以及读书、上学、再教育也是要收费的,在这些领域为内容和知识付费,天经地义。人们需要的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一本书二三十万字,上课上学要三四年,短期培训也得几个月。知识付费的产生其实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接受碎片化的信息,能迅速地跟一个外行把一门专业知识讲明白。所以说,内容付费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甚至到未来,都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

但不得不说的是,知识付费从2016年到现在将近三年的时间,流量基本已经被抢占完了,当流量枯竭,内容付费市场该如何可持续发展呢?那些老师们又该如何更好的将自己的课程内容推销出去呢?

作为专注教育培训行业的内容付费技术服务商创客匠人,刚开始专攻工具技术层面,以为为老师提供完善的工具,将老师的课程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就行,后面发现老师们不见得买单。为什么呢?事业需要持续经营,但是生意也需要做,否则的话,事业就持续不下去了。所以,创客匠人想到,是不是可以自己积累流量给到老师呢?通过老师跟老师之间的流量互换,比如说,英语老师可以跟数学老师的店铺做一个互换,把内容分渠道推广出去。

老师A可以在自己的平台上引进老师B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出售,假设:老师B将自己的课程放到“内容市场”上,供老师A进行选择适合自己平台的课程,然后上架到自己的平台,如果老师A平台的用户购买了该课程,老师A和老师B均能获得收益。其中,老师A称作渠道方,老师B则称为内容方。

这种模式类似于线下的供应商和进货商,渠道方从内容方那里“进货”,渠道方按照自己定价出售,前提是渠道方的最低销售价格不得低于内容方设置的抽成标准。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共赢的营销模式,对于那些有流量,但是却不能提供大量优质内容的创业者来说,就能从“内容市场”上进货,挑选有用的、优质的内容到自己的平台上供用户选择购买。对于那些能提供优质内容、大量干货但是却没有流量的创业者来说,将自己的内容放在“内容市场”上让渠道方选择并推广出售,也是一种增加销量的营销模式。

经过两年的发展,创客匠人从最初的知识付费工具型平台成长为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内,内容方、渠道方通过创客匠人打造的内容市场进行精准联结,更好的创造价值。

当流量枯竭,内容付费市场的营销模式就需要发生转变,老师们不能仅仅依靠自己平台的流量来获得变现,而是要转变模式,创客匠人每次的迭代都给老师们带来惊喜,为老师们的平台运营实现更好的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