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漫步者Lolli Pods外壳采用了亮面的塑料材质打造,每只耳机重量仅为4克左右,加上没有线材的束缚,聆听音乐或接打电话时,做任何动作都不会拉扯到耳机,佩戴感还是很不错的。第一次使用时,打开手机蓝牙设置,找到Lolli Pods进行配对,连接成功后,以后拿起耳机会自动开机连接手机吗,放回充电盒时,耳机则会自动关机并进行充电,是不是很简单呢。

说起手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作为“身手钥钱”之首,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一部通讯工具,也是随身携带的娱乐神器,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一天不带手机,那一定很浑身难受。不过大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没有?以前的手机设计是做加法,堆砌的东西越多,大家越觉得有档次。而现在的手机却做减法,甚至一些标配也被完全取消,比如苹果iPhone7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之后,多数手机厂商也跟风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但是却意外带动了真无线蓝牙耳机技术和市场的成熟。

作为老牌音频厂商的漫步者,也推出了旗下的真无线蓝牙耳机--Lolli Pods,它采用了高通高通QCC3020方案,支持aptX音频编解码,那么用起来怎么样呢?下来带领大家了解一下!

首先在包装上Lolli Pods采用了时尚的包装盒,正面是产品特写,背后是产品参数,便于用户对这款耳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对真无线蓝牙耳机这类没什么上手难度的产品来说,包装也遵循从简的原则,所以包装含有耳机本体、充电盒、数据线、说明书、保修卡各一份,打开后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就能用。

耳机盒不仅是收纳盒,装入耳机也能为耳机充电,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续航的压力。重量方面,耳机盒加上耳机重量仅为50g,装在包里和身上没有负担感,而且收纳盒的手感也做的不错,防滑外壳拿着手感舒适,不容易掉落。

为了方便用户打开,耳机仓正面有一个扣槽。收纳盒的开合方式为磁吸式,单手就可以轻松开合,阻尼感适中,旁边则是充电时显示电量的4个状态灯,不过略微遗憾的是充电口采用了Micro-USB插口,出差时你要多带一根充电线,如果采用主流的Type-C接口,外出使用无疑会更方便,这点建议漫步者后续产品能够改进。

初次见到漫步者LolliPods耳机,外形要比苹果AirPods稍大,半入耳的成熟外形方案来解决不同人群的佩戴舒适问题也是加分项,经过精心设计的塞头也适合不同耳道大小的用户。我去漫步者官方查了一下:这款耳机在耳机柄部根部与耳机相连部分有一个LDS天线模块,这个模块也起到了配重的作用,因此在佩戴时耳机比较稳固。

漫步者Lolli Pods外壳采用了亮面的塑料材质打造,每只耳机重量仅为4克左右,加上没有线材的束缚,聆听音乐或接打电话时,做任何动作都不会拉扯到耳机,佩戴感还是很不错的。

使用方面,漫步者Lolli Pods从充电盒拿起就能自动开机,此时双耳自动串联并进入配对状态。第一次使用时,打开手机蓝牙设置,找到Lolli Pods进行配对,连接成功后,以后拿起耳机会自动开机连接手机吗,放回充电盒时,耳机则会自动关机并进行充电,是不是很简单呢?

Lolli Pods使用了高通QCC3020方案并搭配LDS天线模块,同时每个耳机在柄部下方和耳机外侧有两个麦克风做波束成形的通话指向,配合高通cVc 8.0,通话时还具有一定的降噪能力。当然采用高通方案也让Lolli Pods支持aptX音频编解码。而内置的电池可以提供6+18小时的工作续航能力,配合充电盒,满足几天的续航是没有压力的。当然,它也支持IPX4级生活防水。

操控方面,手机轻触即可实现简单操控。比如在双耳模式下,双击左边耳机背面可以唤醒语音助手,双击右边耳机背面则可以接听电话、播放、暂停等。而在单耳模式下,双击耳机的背面都是接听电话,播放、暂停等,但不能调节音量,需要在手机系统界面进行调节。

音质方面,我选择了蔡琴《被遗忘的时光》和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两首无损格式的歌曲来评测这款耳机,一首抒情一首动感,得益于大动圈优势及aptX无损蓝牙协议,这款耳机带来的声音细节比较丰富,低频弹性十足耐听,中频延展性比较宽广,如果你的耳朵比较灵敏,可以清楚的听到人声和背景音乐的衔接,很有感觉。高音部分略有不足,但苹果AirPods也没好到哪儿去,可以说是不少TWS耳机的通病,但日常听音乐、运动、通勤佩戴是能够胜任的,比较适合听流行歌曲和比较动感的音乐,如果你开启了均衡器,立体感也比较强,且没有电流杂音,算是一款性价比高的杂食无线塞。

总结:

作为一款平民性价比TWS耳机,漫步者Lolli Pods在外观、连接、佩戴、操作和音质等方面的表现对得起它的身价,日常通勤或锻炼时,轻盈的机身和舒适的佩戴感仿若无物,佩戴时几乎感受不到耳机的存在。配合充电收纳盒,一周充一次电也够用很长时间。

如果要说漫步者Lolli Pods的不足,那就是它轻盈的身材佩戴舒适但一时想不起放哪儿时不好找,不过这也是很多TWS耳机的共同缺点,只能在平常使用中多加小心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