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确实,想要成为佼佼者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导师也都是这么坚信着的,并将自己的“NO Life”原则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他们认为每天仅仅工作8小时是不行的,对于博士或科学家来说,8小时工作制根本就是死路一条,你必须把一切献身给科研事业。2015年,两院院士增选的结果中,43岁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邵峰是当时1600多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生活节奏是:上午8点到实验室,晚上8点离开研究所,回家陪孩子玩一会,等他们睡觉后再看文章,写东西,12点左右休息,每天的工作时长约14-15个小时。

比「996」更惨的是悬在科研党们头上的「8127」达摩克利斯之剑比「996」更惨的是悬在科研党们头上的「8127」达摩克利斯之剑

扶植学术、激励创新、铸造精品、传播知识

来源:学术大爆炸编辑:小文

这两天,年仅40岁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江涛博士、副教授、医生突发心梗离世的消息,让人不禁扼腕叹息。据唐江涛的同事表示,在他不幸离世的前一天,还在给他们进行教学直播,做激烈的学术讨论。

比「996」更惨的是悬在科研党们头上的「8127」达摩克利斯之剑

来源:华西检验医学中心

无独有偶,近年来,科研党们因过度劳累离世的事例不止这一起。

2017年7月,新余32岁医学博士猝死家中,据同事介绍,因工作繁忙,有时急诊连饭都顾不上,一盒牛奶,一袋饼干就是一餐。

2016年7月,25岁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生,凌晨2点多猝死于中国传媒大学实验室大楼。据称,其3年写了375篇原创文章,翻译28篇文章,相当于每2-3天就会出一篇,被认为是FFMPEG视音频编码领域,国内开源第一人。

2016年8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因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9岁。据悉,生前工作强度与生活压力巨大,起居作息极没规律,靠意志力强迫疲累的身体继续坚持。

在如今网友们疯狂讨论互联网行业#996,ICU#的话题时,对于很多科研党们来说,996有时候都是一种奢侈,#8116##9116+0.5#甚至#8127#都是司空见惯的工时了。

比「996」更惨的是悬在科研党们头上的「8127」达摩克利斯之剑

来源:996.icu网站主页

2015年,两院院士增选的结果中,43岁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邵峰是当时1600多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生活节奏是:上午8点到实验室,晚上8点离开研究所,回家陪孩子玩一会,等他们睡觉后再看文章,写东西,12点左右休息,每天的工作时长约14-15个小时。他说:“这些年来,自己最多在周末抽出半天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刘洋对996的工作时长曾如此说道:“我读博时,忙的时候7*24”,也有相对轻松点的时候,当然肯定是忙碌、辛苦、有压力的,每个读过来的人都有这种重压状态,现在回想,就不会觉得那么难过了,也是一段值得回忆、不断进步的经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伯克莱大学教授蒲慕明先生曾有一封邮件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邮件是他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和博士后的,他说:“你们太懒了,每年不能超过20天休假每周必须工作至少6天,一天不来实验室必须得到我的同意。每周60小时动手实验,谈天、上网、看文献时间不算。写论文时,再看文献,你们谁不干,开路。每周得向我汇报。到(2001年)今年6月每人得有2篇J Neuroscience以上的论文,谁做不到,我要你8月开路。”

光看文字是不是就有点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然而,蒲慕明先生的这封邮件所表达的观点却是很多导师的心声,比如施一公教授,他曾表示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都会把这封邮件转发给实验室的所有学生,让他们自行体会。因为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

确实,想要成为佼佼者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导师也都是这么坚信着的,并将自己的“NO Life”原则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他们认为每天仅仅工作8小时是不行的,对于博士或科学家来说,8小时工作制根本就是死路一条,你必须把一切献身给科研事业

高强度高密度的超饱和式工作状态要求科学家也许无妨,但对于普通硕博党们是否同样适用呢?

很难违心的说它是适合所有人的。撇开其他因素不谈,单是硕博生的收入,就可以说是少的可怜,他们更像是廉价劳动力,丢到手里的大多是琐事不说,最惨的还是研究很难精进。

譬如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张同学,“有段时间帮导师承担项目,几乎天天起早贪黑,忙得没时间写毕业论文、找工作实习。毕业的时候,当面试官问我具体为这些项目做了哪些贡献时,我实在不好意思说承担的都是些琐碎的事。”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博士毕业生丁同学也表示,许多理工科高校的大牌“老板”除了国家级科研项目,还会在校外接“私活”,有些甚至自己搞企业,开公司。“按照北京、上海等地的劳动力市场价格,技术开发类员工的雇佣成本较高。编程、设计调试电路、搭建系统等岗位的劳动报酬每月在7000元左右,而导师让自己的博士生去做同等工作,劳动补偿只需支付一半甚至更低。不仅与学生科研初衷背离,对前沿性科研创新也帮助不大。”

做着996式的工作党不开心了还可以换工作,但被996式的科研工作裹挟着的硕博党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毕竟毕业证要紧。

因此如果不考虑自身所处的阶级,一味的倡导996式的工作时长,还不用与之相匹配的等价利益作为交换,那么不管是对科学家、高校老师,还是对硕博生,都跟毒鸡汤式的耍流氓没什么区别。当然,倘若是心甘情愿为了科研而献身则无可厚非。

比「996」更惨的是悬在科研党们头上的「8127」达摩克利斯之剑

最后,借用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姬扬的话作为总结:主动的996是个人选择,可能是美德;被动的996是仗势欺人,肯定是恶俗。珍爱身体,高效科研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参考资料:

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712/15525861_0.s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8/354402.shtm

http://hn.qq.com/a/20160912/010160.htm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335735.shtm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4/425175.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7514-998201.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3/275526.shtm

比「996」更惨的是悬在科研党们头上的「8127」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你喜欢写小说

如果,你想将它们汇集成书,

请报名小说免费出版活动,

这里可以成就你的出书梦想!

——点「星标」不迷路——

比「996」更惨的是悬在科研党们头上的「8127」达摩克利斯之剑

长按二维码

加编辑好友

人文在线

专注于学术出版

微信号:humanitybook 微博:@人文在线

小文微信:rwzxbook(合作)

客服QQ:2219584093

原创投稿:[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可立即报名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