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的抗联战士王济堂和参加基地活动的青少年在一起

95岁的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将写有“东北抗联精神”的红旗交到黑龙江壮歌·东北抗联体验式国防教育基地创始人穆红卫的手中,为该基地的启动表示祝贺,同时也寄予深切厚望。这一基地的建成也预示着今人将用新的方式,纪念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九·一八”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并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形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华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诗篇。东北广大军民忠贞报国、百折不挠、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锻造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颗魂。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每一片红色热土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

从小受到革命文化浸染的穆红卫,有一颗红色的心。2016年,她去井冈山学习考察,在中国革命的摇篮耳濡目染,深受启发。一个创业想法在她心底萌生,“从井冈山回来后,我开始筹划建成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着眼传承红色基因、提高人们健康体魄的体验式国防教育基地。”

壮歌·东北抗联体验式国防教育基地轮廓初现,呼之欲出。据穆红卫介绍,基地规划了三大主题:红船精神、抗联精神、国防教育。通过南湖记忆、历史回顾、视频演播、情景演出、教官讲解、走进战场、体验心得、国防教育八个环节,展示与体验内容交互,通过体验式教育,让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在体验中受到红色文化熏陶、锻炼体能、崇敬英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打造体验式国防教育基地

两年时间里,她先后接待从3岁幼儿到90岁高龄的省级离休老干部共计3万余人,收到孩子们的研学感想、观后感等书信上千封。3月20日, “壮歌——东北抗联体验式国防教育基地”乔迁新址,场地面积扩大为1万平方米。启动仪式当天,不仅李敏来了,抗联老战士王济堂,还有众多抗联战士家属也都出席启动仪式。

基地新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较大、形式新颖、半军事化管理的“体验式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基地共设红船馆、国防馆等10个展馆。通过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让人们亲身感受东北抗联战士所处环境的艰苦,了解东北抗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作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基地将革命历史与拓展项目相结合,根据江桥战役、三打宾州、东宁要塞等重要战役,设计出匍匐前进、翻越雪山、蒙眼过桥、穿越火线等训练内容。为保障青少年安全体验,基地的墙面、立柱等部位均采用国际先进软包技术和安全环保材质,保障舒适的教育环境。

基地运营以来,穆红卫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厚重感触也越来越深。江桥战役、八女投江……一个个战斗故事可歌可泣;杨靖宇、赵一曼、陈翰章、汪雅臣……一位位抗日英雄名垂千古。在一次又一次现场宣讲中,穆红卫也深深地被抗战初期东北抗联战士们的悲壮故事所震撼。

有人认为,弘扬红色文化是国家的事,可穆红卫却坚定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年东北抗联的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浴血奋战,才迎来了最后的胜利。在和平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坚毅,只有每个人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骨髓,这种精神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记者 屈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