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火》本身的类型是国际化的大片类型,全球观众观影都不会有障碍,但是它表达的情感内核是中国人的情感,所以董文洁坦言《天火》不需要在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因为影片传达出的价值观和情感是每个国家的观众都会有共鸣的。导演西蒙·韦斯特和董文洁在《天火》片场沟通拍摄事宜。

犀牛娱乐原创

文|岛主 编辑|朴芳

在2019年的华语大制作名单中,《天火》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作品之一。

电影《天火》剧组全阵容亮相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

《天火》的故事发生在天火岛,讲述了面对突然爆发的火山,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大爱、力量与勇气。

作为一部超大体量的视效灾难动作大片,《天火》的很大篇幅着墨于绝境救援状态下的挚爱真情,细腻刻画和构建了多种情感元素,如父女情、团队情、夫妻情等。

虽然影片已经曝光了概念海报,但我们还是会对《天火》感到好奇: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天火》概念海报

近日,《天火》的总出品人兼总制片人——亚太未来影视董事长董文洁,与犀牛娱乐分享了影片筹备5年的幕后故事与心路历程。

在董文洁看来,中国之前没有国产视效灾难大片,原因是多方面的,特效水平、投资体量和市场容量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了这种类型片的诞生。

但是,经过多年积淀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已经达到609亿,中国观众对本土视效大片的审美需求和饥渴程度,已经完全能够支撑中国电影人拿出一部像样的片子呈现给观众。

因此,《天火》应运而生。

总出品人兼总制片人董文洁

五年磨剑:结缘西蒙·韦斯特

做剧组的“总打杂”

董文洁介绍,《天火》筹备长达5年之久,在剧本阶段就改了几十稿。影片剧本最早是一位美国编剧完成的,中国编剧接手后将其做了完全不一样的本土化改编,相当于重新创造了一个新故事。

怎样更加本土化,让电影中的人物和情感更加打动中国观众的心,这是片方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项目筹备期遇到的第一个困难。经过一遍一遍地结构调整,《天火》最终呈现出来的版本不仅有宏大震撼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随着剧情的推进,更有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火山不再只是故事背景,而是被创造性的拟人化——“火山成为影片里的一个‘大反派’,在爆发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达,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的与它抗衡,与时间赛跑”,董文洁如是说。

电影《天火》摄制组在热带丛林进行拍摄

第二个困难是在组盘阶段,为了遴选最合适的导演,董文洁团队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她透露接触过的导演至少有二三十个。

“我们一开始寻找导演的时候就没有局限在中国,因为国内之前没有这种类型片,找不到有执导过灾难动作片作品的成熟导演。而《天火》这样大体量的影片,容不得半点有失,容不得试错,也更不容许任何人‘练手’。我们必须找到有成功执导过多部同类型成功商业片经验的‘老手’,否则《天火》的完成就更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董文洁回忆道。

经过与各大经纪公司和潜在导演人选的无数次电话会议和沟通后,董文洁幸运地遇到了导演西蒙·韦斯特,双方一拍即合。

电影《天火》导演西蒙·韦斯特工作照

对导演西蒙·韦斯特,董文洁赞不绝口:“他特别的细节控,特别的亲力亲为,即使拍摄中一个火苗的方向不是他想要的,他都会亲自上去煽风,把火焰的方向进行调整。”

在与西蒙·韦斯特合作的过程中,董文洁特别提到了“尊重”二字。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形成了导演中心制,在很多剧组,导演是说一不二的王,在拍摄现场飞扬跋扈粗话连篇的大有人在。但在《天火》片场,西蒙·韦斯特从来没有跟任何人红过脸,遇到问题他会用最温和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协调,这种低调谦逊与他享誉国际的成就形成强烈反差,也收获了全组成员的敬重。

所以《天火》片场的气氛一直特别好,剧组成员一起安静、顺利、有条不紊地进行电影的拍摄,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在这种和睦气氛下诞生的自然是一部充满爱意的电影。

导演西蒙·韦斯特在《天火》拍摄现场

作为整个团队的领头人,董文洁也让剧组里来自17个国家的“国际友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出品方和制片方的满满诚意。董文洁不希望自己到片场给剧组一种“老板来了”的感觉,她认为自己就是剧组的普通一分子,做得应该比很多人还要多。

在《天火》项目中,董文洁的身份既是总出品人,又是总制片人,但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片场给大家服务的“总打杂”。

在片场,哪里缺人,哪里需要补人,董文洁就会出现在哪里。她的观点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任何指令都比不上身体力行,在她的带动下,剧组几乎没有出现过偷懒怠工的现象,这也是这么大体量大电影能够如期完工没有一天超期的重要原因。

董文洁在拍摄现场扫火山灰

《天火》有一周时间在当地一家知名酒店拍摄火山喷发后的重场戏,剧组每天白天拍摄大堂等内景,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在酒店外景布置炸点,喷洒火山灰。等拍摄完毕导演团队收工后,凌晨4点钟开始,制片团队需要快速清扫,让地上的一片狼藉消失无影,把遍布树丛、草地上的火山灰全部扫掉,把地上的炸点清洗干净,在早上8点之前恢复原样“完璧归赵”,酒店里熟睡的游客们完全无法想象刚刚过去的那个夜晚酒店内外发生了什么。

那一周,董文洁干脆在拍摄的酒店驻扎下来,每天凌晨,她浑身灰土,挥着扫帚带领团队一起清扫地面,清扫火山灰,这种敬业精神,让老戏骨王学圻老师感叹:拍了一辈子戏,没见过这样的出品方老总!

著名演员王学圻和董文洁在《天火》片场交流

全新模式:中国出品携手国际制作

让国际团队为中国市场服务

《天火》的意义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灾难大片,它更肩负着开拓“中国出品携手国际制作”这一全新模式的使命。

调研发现,这种模式在之前的中国影视作品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即:由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公司操盘,主控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但用的是世界最顶配的创意团队。

电影《天火》水中拍摄工作照

从核心的导演,再到摄影指导、美术指导、动作指导、现场特效等重要部门的部门长,都请到拍了无数好莱坞经典大片的业界大咖一起来做。

这种模式此前从未有过的原因,董文洁分析:一是语言沟通的障碍。创意团队核心成员都是国际大咖的时候,要怎么去沟通?尤其这种沟通是需要深入到艺术创作深水区的,这方面需要出品方有极强的驾驭和把控能力、沟通能力。

导演西蒙·韦斯特和董文洁在《天火》片场沟通拍摄事宜

二是目标理念必须一致,要让这些国际一线团队从一开始就明白,他们服务的是一部为世界拍的中国电影,而这部电影既需要有打动中国观众和创造中国市场票房佳绩的强大的实力,又需要有面向国际市场和冲击国际市场票房的无限可能。于是,有了《天火》中西合璧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例如,《天火》中的美术、置景都做得特别细致,既有中国本土化的细节,又有符合国际大片的审美和气质。

《天火》的国际团队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大家都有强烈的为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服务的意识。这也是在以前的中外合作或合拍片里少见的。所以董文洁强调,《天火》不是一个合拍片,它就是一部纯粹的国产片,只不过聘请了全球最优秀的创意人才组合。

《天火》领衔主演王学圻和昆凌

《天火》本身的类型是国际化的大片类型,全球观众观影都不会有障碍,但是它表达的情感内核是中国人的情感,所以董文洁坦言《天火》不需要在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因为影片传达出的价值观和情感是每个国家的观众都会有共鸣的。

《天火》杀青

勇者无畏:要像《流浪地球》一样做类型片的探路者

《天火》的体量和类型很容易让人想到《流浪地球》,董文洁也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对《天火》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就片子的本体而言,两者不同的是,《流浪地球》更偏重于科幻,而《天火》则是中国首部视效灾难大片,更写实,更沉浸。两部影片分别填补了各自领域的空白,而目标都是相同的:要为中国电影的重工业发展做出自己的探索和贡献。董文洁渴盼观众也会给《天火》的探索以鼓励和包容。

其实,早在《天火》筹备阶段,有朋友就曾劝她千万不要拍,“之前都没有人做过,为什么?说明这个市场不ready啊,说明难度大实现起来不容易啊!”

电影《天火》主创亮相发布会

但董文洁并不同意这种看法:“如果都这样想,世界上很多东西都不会被创造出来了。苹果发明iPhone之前,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有智能手机的需求,难道说这个市场需求不存在吗?”

《天火》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后期制作当中。剧组近日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和“春意盎燃”发布会的多次亮相,预示着影片大规模宣传工作的正式启动,而其大片气质也令市场期待值满满。北影节后,《天火》还将参加5月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和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并将于2019年内登陆院线与全国观众见面。

《天火》剧组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接受采访

董文洁表示,《天火》将在制作的各个层面严格把控风险,尽全力为中国电影的灾难类型片打造一个成功样本。《2012》《后天》《泰坦尼克》等灾难片在中国市场的反应证明灾难片在中国是有巨大观影需求的。现在既然拍摄制作的条件都具备了,市场和观众都在翘首以待,中国电影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勇敢的探路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