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生莫受老来贫。中国正在逐步走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也愈发牵动各个年龄段人的心。尤其,上周由社科院报告出具报告称2035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恐耗尽,更是让80后、甚至90后都担忧起养老的问题来。

为了确保人人老有所依,国务院在近日放大招,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保障2022年人人享有养老服务。

1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等参加并介绍了国务院发展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高晓兵介绍,《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是为了尽快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扩大养老服务投资,持续释放养老的消费潜力。

高晓兵介绍,首先针对老年人反映的“住不起”“住不上”“住不好”等突出问题,从增强老年人获得感角度,《意见》有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明确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等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要求各地制定整合改造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工作办法,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

二是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和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到2022年要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扩大养老专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举办或投入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

三是落实土地税费政策。将养老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有序适度扩大用地供给。2019年要在全国部署开展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情况监督检查。聚焦减税降费,落实养老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的各项税费优惠,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优惠等扶持政策。

四是促进融合创新发展。推行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开展上门服务。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制定老年人产品用品目录,出台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租赁、回收和融资租赁办法,开发适合老年人群营养健康需求的食品产品。

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6月底前,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公布本区域现行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养老服务供需信息或投资指南。建立完善养老领域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统计、核算和分析。

会上,有记者提问“国家发改委在缓解养老供求矛盾方面是否有具体措施?”对此,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发改委与民政部一起推出了社会服务兜底工程,重点支持各地老年养护院、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等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负责人王晓君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欧晓理认为,除了基本养老需求以外,老龄化也催生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亟待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企业、社会等多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

他提到,近期发改委联合民政部、卫健委正在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即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吸引城市政府和企业来自愿参与,扩大普惠性养老的服务供给。他期待打好政策组合拳,探索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养老新模式。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网报道 |

广告:戳“阅读原文”速领1000礼包<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