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中国年 孙悦 - 空

第六天,“中”字

中(zhōng)字。 ①《说文解字》曰“中”字:从“丨”,上下通,从“囗”表示在一定范围内。

②  中字从口从竖(丨),“口”的字形,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即“口呈四方”;一竖来确定中央位置。“四方既定,可得中央”。中代表在六合(即前后、左右、上下间的一个中点)之中的中间位置。

③ 中音通重(zhòng),千里土象。“重”从千从里,呈千里土象。因“里”字指的是“田下土”。自然五行按“木、火、土、金、水”的时序出现。土在中间位置。土星在天文上又称做镇星,可以镇住各种妖魔鬼怪,因此,土星又叫做福星。所谓“福星高照”即土星光临。

甲骨文书法

 ④做人做事,执中持重是最要紧、最难做到的事。要中用必中庸,要中庸必学土之德,持重千里,中和布气。中国,远古时代的中央大国,中国先贤非常强调中的理念。认为中乃“道之柄,德之枢“。柄即道的把柄,枢即道的中枢。因此,懂得持中万和的道理,培养立中布德的能力,是播撒圣贤、伟人、仙佛的种子,是铺垫人类盛德大业的基石,是复兴中华文化的前提。因此,这是中国文化的大学问之所在。犹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不知大学之道的宗旨,不按大学宗旨去办学,怎能称之为大学,顶多是个技工学校而已。

 ⑤历史上诸子百家,均用自己的不同方式共同表达出重视中、持守中的观点:

 阴阳家握其要,以不阴不阳谓之中,持中不偏谓之要,强调一个“要”字;要字,知西守东,知女守男,天下之式,万事之要,教人要领。

五行家观其妙,以不生不克谓之中,将守中不乱谓之妙,强调一个“妙”字;妙字,以少见老,以女见男,有观其窍,无观其妙,众出妙门。 

佛教修大至,以不生不灭谓之中,修通中脉谓之至,强调一个”至”,至字,一厶离土,抵一得道,握道之柄,大至成佛,至高无尚。 

儒家讲正心,以不偏不倚谓之中,言高明之道谓中庸,强调一个“庸”;庸字,广天之下,领事实用,心正力聚,天下雍和,中心自成。 

 ⑥中的一竖“|”,即代表“阳”即“道”;“口”即代表“阴”,即“德”。“道”是自然规律和宇宙法则,“德”是天地万物所体现出来的道的本性,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表现出来的功能。以此说:“中”字是道德的总称,換句话说:“中”字是道德的总代表。“中”天下之正道,“中”天下之大本。“中”字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不偏、中正、好的意思,“中”是现代人所说的“合常理”。也表示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

⑦“中”主宰着天、地、人、万物的起始生化;调控着天、地、人、万物的统一和合。“中”即和德、和谐的最理想的境界。唯其“中”是万物所从一而出、从一而终的众妙之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世界的能力,是为人处事的大智慧。因此,文明源头,字字不离中道。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中立不倚,才能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个人是这样,国家也是如此。中华文化是阴阳为道,中庸为德,合起来就是道德。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永不称霸的对外政策,实质上就是讲仁义,讲道德的路线。圣人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而霸道却是顾己一端,以强凌弱的黑道,所到之处,罪恶累累,世无宁日所以,君子持中和而亲天下,永不称霸。由此形成了立中不偏,布气四方的中国文化风范,中国文化气派,中国文化风格。

⑧漢字的字形会呈现出阴阳,而中字就在阴阳之间,虽然好多字在字形上都没有看到中,但是当我们深入对漢字的理解后,中就无所不在了,比如说好字,是女字和子字组成的。女字代表女子为阴,子代表男子为阳,好字是通过阴阳的显示,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中道,好字的中是藏在女和子字之间。什么是好?不偏不倚是好!

  ⑨中字,还有平衡的意思。中字的字意是警示和提醒我们,说话做事要慎重考虑,不要片面理解。中字的一竖,是非常讲究的,一竖在笔划中代表通达,那么中字的一竖是让我们多了解事实真相,正确地处理事情。如果我们是用宇宙观来學習漢字,那么中字就是这样的理解,中字的一竖,上接太阳,下连月亮,中字的口就是地球,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口”里面,大家都要以“中”为重,营造祥和的地球一家的生活。社会的和平与安定,中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⑩中,是处于中央、八方来汇之地,开放而包容。古人就将当时居天下之中的那方土地,叫做中原,也称作中州、中土、中国等。

中口呈四方,一竖中央。中音通重,千里土象。

总顾问:朱广俊

统    筹:木   子

解    读:宋壮林、朱少华

甲骨文书法:魏世涛

行体书法:李  斌

校    核:邹安音

木子原创。如转载,请注明来源:《木子艺术工作室》公众号。音频来源于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