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介绍了隹,这个字在今天很少见了,所以说我们不多讲,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几个用“隹”来组成的、有意思的汉字。我们先看第一个字。

今天咱们一起继续来学习《说文解字》。之前我们停了几讲,今天的《说文解字》又开始继续和大家讲解了。虽然隔了将近两周,但是我想小朋友们应该没有忘记之前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和鸟类有关的汉字,那么在汉字中表示鸟的字形,除了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相当有趣的形体。这个字在今天基本上不用,但是在古代用的很多,而且它也组成了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汉字。

那这个字是什么呢?这个字就是“隹”。所以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解一个并不常见的、但是在汉字中经常用来构造其他字形的“隹”,以及一些最重要的从隹的字。

一、隹:短尾巴的鸟

那好,我们先来看“隹”这个字。隹这个字写成这样,你看了的话你会想到这不就是唯一的唯、思维的维右边的那个部分吗?对,这个字在今天已经基本上不独立使用了,但是(在)古代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字。所以我们还是先看一看“隹”在古文字中的形体。

这个字在今天基本上不用,它却组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汉字

1.古文字中的“隹”

大家跟我看这是殷商甲骨文中的“隹”,这是西周金文中的“隹”,这个是小篆中的“隹”,我们看到这个形体基本上一脉相承,一直到今天楷书中的“隹”,这个传承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如果看古文字,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你看殷商甲骨文中的那个“隹”,上面是什么呢?是鸟的头,中间是鸟的身体,还有那种振翅欲飞的翅膀,下面是鸟的小爪子。所以“隹”就是鸟的象形字。

2.“鸟之短尾总名也”

《说文解字》怎么解释这个字,许慎说:“鸟之短尾总名也”。还记得吗?《说文》有一个处理,它认为鸟是长尾巴的鸟,隹是短尾巴的鸟,说白了也就是小鸟。大鸟、小鸟它的区别在哪儿呢?尾巴特别长的鸟,像孔雀这些尾巴很长的鸟,它就显大对不对?隹是小鸟,但是在古文字中这个字一般怎么用呢?这个字一般用作句子前面的发语词,也就是“唯”,“唯某年某月”,这是古文字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用法。

二、雠:回应

我们介绍了隹,这个字在今天很少见了,所以说我们不多讲,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几个用“隹”来组成的、有意思的汉字。我们先看第一个字。

这个字在今天基本上不用,它却组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汉字

第一个字是什么呢?两个隹,然后中间是一个言语的言,一个言字旁。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跟我看,这是它在西周金文中的字形。这个是什么呢?这是在《说文》小篆中的字形。两个隹,特别你看金文中的“隹”,那两个隹是相对的,两个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只小鸟互相对视着,然后中间是言,一边看一边叫。

1.“应也”

这是一个什么字?你注意用两只小鸟对话来表示什么呢?注意这个字念chóu。那《说文解字》怎么解释“雠”呢?“雠,犹应也。”所谓“应”就是回应,就是对话。其实这个雠就是两个鸟之间的一种回应,一种对话。一只鸟说:你早上好啊。另一只鸟说:你早上好啊。一只鸟说:你早上吃虫子了吗?另一只鸟说:我没吃。这就是“应”也,这就是对话。

2.“雠”与“仇”

你注意“雠”这个字形在今天的汉字中比较少见,但其实它就是仇人的仇的繁体字的一个写法。你注意,单人旁(亻)一个九,我们是仇人,是仇敌。这个字其实就是古代“仇”的一个写法。那什么是“仇”?你知道两个仇人,你瞪着我,我瞪着你,大眼瞪小眼。而且两个仇人怎么样呢?互相吵架:“你是坏人”,“你才是坏人呢”,这就是仇。

所以你注意,这两只鸟它(们)的关系并不和谐,这两只鸟是互相瞪着吵架的鸟。所以这个字就是“仇”在繁体字中的一个写法。两只鸟在这儿吵架的“雠”,这是一个会意字。今天的仇从人九声,这是一个形声字。

3.“校雠”

雠除了表示仇人,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指的什么呢?指的是古人做的校对的工作。什么是校对?就是说我写一部书——你知道古人没有印刷术的时候,这个书要传抄。在抄写传抄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错别字,所以一部书要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校对,就要看他抄对了没有,这个书印对了没有。所以怎么样呢?所谓“校雠”是怎样的一个工作?就是一个人拿着底本,一个人拿着抄本。这个拿着底本的人念一句,拿着抄本的人再跟着念一句。两个人念的这个句子完全对应得上,这个抄本就是正确的。

所以你看这个“校雠”也就是校对的工作,就像两只鸟在对话一样。一个人说“关关雎鸠”,另一个人说“关关雎鸠”。一个人说“在河之洲”,一个人说“在河之岸”。“在河之岸”、“在河之舟”对不上了,那就得改过来,这个就是校对。在古代,校对的工作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校雠”,就是说校对的两个人就像两只鸟一样,对着念书,是这样一个意思。

三、夺:从衣服里抢小鸟

好,介绍完了“雠”,我们在看下一个字。下一个字给大家介绍什么呢?介绍抢夺的夺、夺走的夺。夺在今天上面一个大,底下一个寸,好像跟隹,跟鸟没有什么关系。但你注意这是一个简化的写法。如果我们看古文字,看繁体字的话,夺其实就是抢小鸟。

1.“夺”的字形发展

大家跟我看,这个是“夺”在西周金文中的写法。这个字很有意思。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一个衣服的衣,衣服中间是一个隹,下面不是寸,下面是一只手。那我们看这个字什么意思呢?这个字最开始的意思就是抢小鸟。就是我养了一只宠物小鸟特别可爱,但别人要抢走它,那你不让它(被)抢走,你就把这个鸟藏在自己衣服里。你也不怕这个鸟闷死。就是藏在衣服里,不要让别人看见。那人家怎么样呢?一手伸到你的衣服里,把这只小鸟抢走。真的是很霸道、很凶残的一个行为。伸到别人衣服里头抢小鸟,所以这个抢就是夺。

那我们看“夺”的形体,从金文到春秋文字,再到《说文》小篆,它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那到繁体字的楷书中,上面是一个大,这是从那个“衣服”的“衣”演变来的。中间是一个隹,就是那只被抢走的小鸟。下面的手,也就是“又”,变成了“寸”,当然又和寸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这个之前我们也讲过——还是保存了抢小鸟的内涵,直到我们的今天简化字,把中间的小鸟去掉了,那你也不知道抢的是什么了。

2.“手持隹失之也”

《说文解字》怎么解释这个“夺”?它说“手持隹失之也”。就是你手里头拿着一个隹,但是这个隹丢了。怎么丢了呢?被别人抢走了。

3.与“夺”有关的字词

“夺”最开始的造字是抢走,所以夺可以组成各种各样跟抢走有关的词。比如说抢夺,夺走,那都是抢东西。那在抢的过程中,不是说你一下子就抢过来的,有可能大家你撕我扯,你拉我拽,所以就出现了什么呢?出现了争执,就是争夺。争夺就是存在激烈的拉扯、竞争的过程。在运动会上有夺冠,所谓夺冠就是他把这个冠军抢走了。这个抢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强有力地竞争。还有一个词叫做“夺目”。什么是夺目呢?就是特别吸引眼球,把大家的视线,把大家的目光都抢走了。所以“夺”是一个很强有力的词。

四、集:集合

说完了“夺”,我们再看下一个字,下一个字是什么呢?下一个字是集合、集体的集。我们看“集”,今天集上面是一个隹,下面是一个木。一只鸟在木头上,但一只鸟怎么集合呢?别着急,我们还是看古文字的形体。大家跟我看,这是殷商甲骨文中的集,这是战国文字中的集,这是《说文》小篆中的集。

这个字在今天基本上不用,它却组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汉字

1.“群鸟在木上也”

你看这个集它的特点是什么呢?上面是三个隹,三只小鸟站在一个木头上,那也就是什么呢?《说文解字》说“群鸟在木上也”,一群鸟站在一棵树上,这些鸟就集合在一起了。所以集有集合,有聚集,有集中的意思。我们处在一个班集体中,什么叫班集体呢?就是各种各样的小朋友们集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叫做集体。

2.“集大成”

那古人夸奖人有一个说法叫做“集大成”。比如孟子说孔子就是集大成。那这个集大成是什么呢?就是把各种各样好的品质都综合在一起,就叫做“集大成”。

总结:

好,我们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比较少见的字,那就是“隹”。尽管它少见,但是它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组成了“雠”,校雠,校对的雠;组成了“夺”,抢夺的夺;组成了“集”,集合的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