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人最怕听到不中听的消息。例如调控如何如何了,哪里的楼盘降价了等等……本来急着买房,突然被各种消息影响情绪之后,再作决策就会变得十分犹豫。最近,又来发生一件事,让很多买房人不知如何是好。

各个省份“GDP中房地产比重”,定期都会公布出来。对此,大家容易上心,觉得比例过高的话,说明经济不健康,有可能太热,泡沫太大,不能轻易买房了。例如,海南省这一指标都超过30%了,太热了,碰都不能碰了。再比如,黑龙江、西藏排名非常靠后,经济起不来,房地产太冷,也不能碰……坊间,有一种说法,10%算是相对健康的比例。偏离太多,都有很大的问题。到底能不能这么看?

首先要搞清楚房地产调控为什么要“因城施策”?因为,各个城市发展水平不一致。就拿海南还说,我们看到他的房地产占了30%,排在全国第一,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他的经济总量。

最不该上心的一件事,却把很多买房人难住了……

这里的经济总量相对很低了,为什么房地产比重却最高?

拿1998年来说,全国GDP很低,经济体量很小,根本抵挡不住外围的剧烈波动。那个时候,不搞房地产怎么办?拿什么拉动内需,拿什么快速提高经济总量增强免疫力?1998年之后的2008年,面对的外部情况一模一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听到的要求是“又快又好”!没有快,或者说没有量变,就没有未来的质变,这是从一穷二白走过来的历史逻辑。

海南同样也处在经济总量偏小的初级阶段,但是他的历史使命却非常大!怎么办?靠大数据,再造一个贵州?气候条件首先就不允许!可以说,海南全岛的战略支点非常显著,规格高,任务重。这么小的一个经济量,要想承载这么大的任务,通过房地产快速做大经济总量,迫切性很强。同时要吸取历史教训兼顾高质量发展,调控的压力也非常大。

最不该上心的一件事,却把很多买房人难住了……

简单来讲,就海南特定的发展阶段而言,房地产必定是当前省内的支柱产业,这和全国十年前的情况一样。有所不同的是,省外的经济形势和十年前不能同日而语,如今的海南可以借力整合的资源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加快房地产拉动的同时,寻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平衡。可以说,在海南,粗放式的不考虑经济后果的房地产模式不会再出现,该有的投资一定不会少。

因此,不能看到他的房地产占比过高,就认定碰都不能碰。如果是这样的话,十年前的中国,几乎没有地方能买房。你说是不是?10%的健康比例,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买房人来说,参考意义并不大。

对于“房地产占GDP比重”,我们不该对过去的数据太敏感,而是应该看到未来的占比趋势。买房买的是未来,买的是一座城市的潜力。大家更应该重点关注“新经济占比”和“服务业占比”,然后再结合房地产形势,才能作出成熟的判断。因此说,依据“过去时”的房地产数据,对“未来时”的房子惶恐不安,分析逻辑就是错的。你觉得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