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人员:扛不住了!混凝土价格暴涨,询价、定价怎么这么难!

一、行情分析

▼市场情况

2018年前三季度,预拌混凝土行业继续受到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不断攀升等影响,不少地区搅拌站甚至出现“无米下锅”,被迫停业,从而导致基建工程混凝土供应不足。混凝土生产成本的上升也继续推升了价格,以此转移成本。

▼价格走势

①受环保等多因素叠加,产量下滑,价格上涨

②混凝土企业联合上调价格

③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发函市场调节及价格预警

文件

二、影响价格因素

① 原料短缺:原材料供应紧张、原材料及辅料的轮番上涨,对商混企业形成系统性的风险,加之水泥现款提货,商品砼结算多数为先供给后结算,原材料占用资金增多,垫资额因销售额增加而增多,财务成本加大。商混企业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必然会将涨价成本转嫁至市场需求终端,同步按比例提升混凝土价格以避免亏损或争取保持合适的利润。混凝土企业生产难、采购难、供应难成为该行业的主要矛盾,混凝土价格不断上涨。

② 水泥推涨:年初以来,各区域水泥行业内错峰限产、集中停产、优化产能结构和加强产能置换等成为主流趋势,推动着水泥行情的发展和前行,目前全国水泥价格水平已经很高,价格传导直接推涨混凝土生产成本。某种程度上而言,商混企业相对于水泥厂处于被动弱势,在水泥价格异常上涨时的商函调价亦为非常时期之不得已举措。四季度属于市场旺季,叠加各地错峰生产,预计价格仍有进一步攀升空间。

③ 运输成本:运输新政及燃油价格的上调,对商混价格推波助澜

治超条例执行,受政府政治河砂乱采、车辆治超影响,运输成本又有上升。另国内汽、柴油持续上涨,直接影响原材料及混凝土成品的运输成本上涨。

④ 市场供需状况:一般供大于需,价格回落;需大于供,价格走强;主要需求端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如施工旺季,遇环保调控、水泥企业错峰停窑影响,砼价经常大幅拉涨;如临近冬季西北地区天气寒冷,防冻剂等外加剂的添加会增加成本;品牌价值,市场结构等,各区域内市场集中度,主要厂商的市场协调性,也是影响水泥价格重要因素。

⑤ 黄砂推涨:自2018年6月20日起,水利部水利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开展为期六个月的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海砂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在沿海、沿长江有关省(区、市)开展治理违规海砂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受采砂专项整治、环保整治、治超等影响,全国多省份均有砂场被关停情况,从而对供给端产生影响,砂石价格出现了大涨甚至暴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