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时晓莉 张赛)11月24日,第十一届(2018)中国新闻学年会在京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中国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百年暨新闻教育改革四十年”。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承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致辞。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致辞。本网记者 张赛/摄

开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教育部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研究会负责人郑保卫先后致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主持开幕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为推动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和新闻教育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建言献策。

教育部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研究会研究负责人郑保卫致辞。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 张赛/摄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舆论研究所所长雷跃捷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强月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刘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赵振宇教授分别围绕“亲历与思考:中国新闻改革四十年”“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资源,路径和方法”“主流媒体传播力的理论研究、建设路径及本质思考”“超越空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世界因素”“关于新闻学专业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内容做主题发言,本环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研究会联络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国际分校筹备处副处长唐远清教授主持。

第四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评选”表彰仪式。本网记者 张赛/摄

第四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评选”表彰仪式2。本网记者 张赛/摄

本届年会举行了第四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评选”表彰仪式,共有7部专著和13篇论文受到表彰。年会共推出一场高峰对话及三组分论坛研讨,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新时代中国新闻学学科发展与创新”“中国新闻传媒改革及发展四十年回顾”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回顾中国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百年风雨历程,总结新闻教育改革四十年成就经验,展望我国新闻学科与新闻教育未来发展。

附录:第四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评选”受表彰者名单

(一)受表彰的7部专著及作者名单

1.刘勇(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1978年1月出生):《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2.庄曦(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1979年11月出生):《流动儿童与媒介:移民融合中的传播与社会化问题》,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3.牟怡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导,1980年9月出生):《传播的进化: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人类的交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

4.姬德强(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9月出生),《数字化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政治经济学》,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3月版;

5.徐桂权(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1983年7月出生):《从群众到公众:中国受众研究的话语变迁》,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4月版;

6.任媛媛(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1983年9月出生):《都市报转型与媒介价值重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版;

7.吴璟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1984年9月出生)《德国新闻传播史》,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4月版。

(二)受表彰的13篇论文及作者名单

1.钟智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导,1978年3月出生):《内地网民情绪记忆中的香港澳门回归》,《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期;

2.李晓静(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1978年6月出生):《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加工与信任判断——基于眼动追踪的实验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0期;

3.彭华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1978年8月出生):《社交媒体中的自发式“记者联盟”:身份、环境、伦理》,《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7期;

4.魏海岩(辽宁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1978年9月出生):《中国古代官报入史考》,《新闻与传播研究》第24卷;

5.刘培(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传播系副教授,1979年6月出生):《群体传播时代UGC新闻信息网络传播健康机制研究》,《传媒》2017年第1期;

6.牛静(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1980年1月出生):《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全球媒介伦理的建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2期;

7.丁骋(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1981年12月出生):《解放初报纸分工政策的实施考察及其意义解读》,《文化与传播》2017年第3期;

8.王创业(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1982年1月出生):《社会资本与媒体记忆:对比视野下媒体中的甘惜分、宁树藩纪念内容分析》,《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5期;

9.姚建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副教授,1982年8月出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不稳定”的知识劳工——一项基于中国出版产业编辑人员的经验研究》(Precarious knowledge workers in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A study of editors in the Chinese publishing industry),《社会学研究》(英文版)2017年第3期;

10.叶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6年7月出生):《美国的新闻干预主义:起源、本质及其作用机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1期;

11.王敏(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1986年10月出生):The Defining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Paradox of Sensitive Data: An Investigation of Data Protection Laws in 92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200 Data Breaches in the World,(《敏感数据的定义模型与现实悖论:基于9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保护法规以及200个数据泄露案例的对比分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7年第11卷);

12.马克秀(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1987年2月出生):《数字出版的媒介学思考》,《现代出版》2016年第4期;

13.王茜(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1988年11月出生):《打开算法分发的“黑箱”——基于今日头条新闻推送的量化研究》,《新闻记者》2017年第9期。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与会学者合影。本网记者 张赛/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