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案》还要求,我市要结合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并将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年度考核范畴。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改造,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任务之一。

日前,我市正式印发《株洲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按计划,到2019年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要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达到90%以上。同时,力争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四县(市)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

好消息!明年底株洲城区超九成黑臭水体要消除

▲整治后的翠塘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场所 (记者 戴凛 摄)

方案要求

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要同步规划

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改造,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我市将实施沿河沿湖截污管道建设,优先推动沿“一江八港”污水主干管网及其他黑臭水体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区新增污水收集管网总长不少于200公里。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全面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基本构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污水收集体系。

“很多黑臭水体的形成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地下管网规划不够,周边房屋建设时重开发轻保护,居民环保理念不够,生活污水外排。”一位知情人介绍,当前我市不少老旧小区只有一个排口,雨水污水一起排。还有部分小区如今连施工图纸都找不到了,因此,雨污分流改造压力不小。

对此,《方案》明确要求,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新建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要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控源截污

科学清淤疏浚以防问题反弹

昨日,记者走访了芦淞区的翠塘,暖阳下,岸边绿意盎然。两年前,这个城中小湖还是一处黑臭水体,经过整治,目前水质达到V类标准,告别了黑臭。这个成果,正是科学清淤疏浚的样板。

据了解,在对翠塘整治时,对周边区域进行了控源截污,即通过埋设新的污水管道,不再让生活污水流入,实施雨污分流;其次是内源治理,即把塘内的底泥抽出运走,再进行药剂处理;接下来再进行生态修复,包括在水体周边种植能净化水源的植物,在水中放养净化水源的鱼类,控制藻类生长。除此以外,还对翠塘加装了水循环工程,通过泵站抽升、加放活性炭等方式,使水体自身循环起来,改善水体质量。

为此,《方案》也明确,在综合调查评估城市黑臭水体水质和底泥状况的基础上,必须要合理制定并实施清淤疏浚方案,既要保证清除底泥中沉积的污染物,又要为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等提供休憩空间。对整治后可能返黑臭和暂未列入黑臭水体整治名单但存在变黑臭风险的水体,应制定周期性的清淤疏浚方案。

长效机制

有台账、有评估、有问责

要从根本上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还需要严格及完善的长效机制。

据悉,在本月月底前,我市将全面完成黑臭水体“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全面建立“一河一台账”。今后,每个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成效后,还将开展治理效果“一河一评估”。

《方案》还要求,我市要结合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并将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年度考核范畴。参照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本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行动,排查形成问题清单,交办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向社会公开。对整改不到位的将开展约谈,约谈后仍整改不力的将纳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并视情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对于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相关部门,将提请市人民政府进行问责。

另外,我市还将加强信用管理。将从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维护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纳入信用管理,建立失信守信黑红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

记者手记

共同护好“城市之肾”

如果你是一位“老株洲”,或许可以很轻松地说出很多带有“塘”字的地名,比如清水塘、鸡头塘、上月塘,还有前年刚刚完成治理的翠塘,这些“塘们”曾经在株洲星罗密布,美化了城市,又像是城市的“肾”,留住了雨水,可收集净化中水、补充地下水、丰富海绵城市的“毛细血管”。由此可见,这些水体在城市生态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但随着城市开发建设或疏于管理,很多水塘已经消失,或者严重污染,成了城市里的一潭死水。不仅其功能丧失,还影响城市形象和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市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并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因此,让更多城市水体“复活”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此,相关部门务必积极行动起来,下大力气整治好城市黑臭水体,同时严格落实规划要求,做好新建小区或公共建筑的污水处理设施,防止出现新的污染源。当然,各位市民也是参与者,应当自觉爱护和保护身边的城市水体,拒绝乱扔、乱倒、乱排生活垃圾和污水,共同保护好“城市之肾”。

来源 | 株洲晚报

记者 | 戴凛

通讯员 | 张小季 袁思师

编辑 | 谭俊杰(见习)

审核 | 匡志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