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针对去年底省委第五巡视组指出东至县政治生态不优,好人主义严重、吃喝风屡禁不止、规矩意识淡薄等问题,该县深刻反思,痛定思痛,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巡视整改,坚持破立并举,综合施治,精准发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总体向好。

一、拧紧思想建设“总开关”,涵养良好政治文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政治生态纯净,首先是干部思想纯净,必须把涵养良好政治文化作为首要任务。一是用党性文化铸牢信念。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组织开展基层理论宣讲200余场次,邀请专家专题讲座2次,在全市率先设立“新时代农民传习所”,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以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约束自己,严守各项规矩。二是用廉政文化滋养心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和警示教育向基层延伸,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教育读本1623册,举办83场次警示教育会议,2801名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实施“四位一体”廉政教育,组织全县乡科级正职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知识测试、观看警示教育片、接受廉政谈话、撰写廉政感言。发挥东至周氏家风馆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组织开展家风家规家训征集评选活动,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三是用法治文化重塑敬畏。举办全县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3017名公务员完成网络宪法知识测试,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推动法治文化与红色教育相互融合,并向基层延伸,今年计划建成1个县级法治公园、2个乡镇级法治公园、8个村级法治公园。

二、深耕基层党建“责任田”,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一是推动从严治党落细落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体责任,实施以县委先锋形象体系建设项目为龙头、覆盖全县各级党组织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着力解决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弱化,基层支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目前,全县申报审核通过项目312个,确定其中20个作为重点管理,精心打造党建品牌。二是推动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推动机关支部“下基层”,44个县直单位与贫困村成立联合党支部;破解干部职工“机关化”现象,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加强政策引导和思想引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员宗旨意识,让党员干部在基层生成战斗力。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20万人次。三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开展村级班子综合研判,完成村(社区)“两委”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集中整顿1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15人,选派村级党建指导员179人。顺利完成全县村(社区)党支部换届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推选,新进人员339人。规范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评议等制度,紧盯“小微权力”,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今年以来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12起2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人,其他问责方式处理5人。

三、端正选人用人“风向标”,疏浚政治生态源头。“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净化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一是树立任贤崇实的用人导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牢固树立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用人导向。今年以来,共提拔重用14人,交流轮岗49人,其中提拔重用干部中有11人来自基层一线。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对1名勤勉敬业、敢于担当、被处理问责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二是打造严谨规范的选任链条。将“四项监督制度”贯彻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主动接受监督,严肃工作纪律,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决防止“带病提名”。今年以来,共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5批次,没有出现因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有关领导干部责任的情形。三是织密“严之又严”的监管体系。建立“四案”精准规范管理信息库,对56个县直单位和15个乡镇领导班子、935名科级干部实行“四案”精准管理。推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离任向任前、任中转变,对13个单位1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核。出台《东至县科级非领导职务管理办法(试行)》,47名违规在国企、行业协会、学会兼职的领导干部辞去兼职,对12名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5名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取酬问题调查处理。

四、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坚决维护党纪权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住“关键少数”,将“四种形态”的要求贯穿于监督执纪全过程,持续释放正风肃纪强烈信号。一是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巡视反馈的12个单位吃喝风屡禁不止等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对巡视、巡查未涉及单位,列入2018年度审计计划,重点审计2015-2017年“三公经费”执行情况。今年以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8起3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人,其他问责方式处理8人。二是精准实践“四种形态”。坚持以纪为尺,综合考虑违纪问题性质、严重程度、后果影响、认错悔过态度、配合组织审查、退缴违纪所得,特别是本地政治生态形势等各方面要素,分类处置、宽严相济,实现纪法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今年以来,共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37人次。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54人次,占22.8%;运用第二种形态处理178人次,占75.1%。三是重拳出击惩治腐败。聚焦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的顶风违纪问题,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形成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209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2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重处分5人,推动形成“不敢腐”氛围。

五、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树立干事正确导向。完善综合目标考核办法,从2018年起,实行党建与发展双百分制,逐步构建政治生态指标体系,使干部始终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一是创新考核方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动工作为目的,改变材料性“软指标”为控制性“硬指标”,对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以及单位人员被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的实行倒扣分考核,并按实际倒扣分数计入总分。二是突出民意考量。把群众公认度作干部考核依据,推行干部实绩考核公示和述职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社会公认评价,具体包括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代表,部分党代表等服务对象评价,社会评议分值占考核总分10%。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重用和调整免职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干部考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形成“凭能力用干部”的良好风气。今年,对1名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且任职未满3年的乡镇长优先提拔为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