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惠平

1993年~2018年,中信泰富的特钢事业从零起步,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突破,用短短25年时间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发展。

2019年,钢铁行业整体效益下滑,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整体上市后改为此名,下称中信特钢)逆势而上。2019年8月份,中信特钢完成整体上市,总资产达700亿元,产能规模逾1300万吨,出口超178万吨,步入了全球先进特钢企业前列。

“2008年,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成立后,先后制订实施了两个‘三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实施第二个‘三个五年计划’,战略定位依然是发展特钢,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着力在流程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和服务专业化方面持续创新实践,走专业化的路子,力争到2022年,把中信特钢打造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日前,中信特钢董事长俞亚鹏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4+2+2”战略 ,实现“优转特”华丽转身

俞亚鹏介绍,中信特钢事业起步于江阴。1993年,中信泰富与江阴钢厂合资成立江阴兴澄钢铁有限公司(现称兴澄特钢),开始涉足钢铁业务。江阴钢厂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手工业社。1993年,江阴钢厂还只是一个资产不足3亿元,生产规模仅为年产20万吨螺纹钢的小企业。合资公司成立后,通过改革创新、精益管理和持续投入,用“三个五年”完成了“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战略转型,产能达到600万吨,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迅速成长为我国特钢行业的一面旗帜,步入了全球先进特钢企业前列。

“制订第一个‘三个五年规划’时,虽然我们目标很明确,要通过‘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战略路径发展特钢精品,但落实起来还是有些波折。”回忆起当初走过的那段艰难岁月,俞亚鹏仍感慨良多,“其间,创新改造炼钢、精炼、连铸、连轧‘四位一体’生产线,从根本上转变了我们的发展观念,坚定了我们发展特钢的信心。”

俞亚鹏介绍,在刚接任兴澄特钢总经理时,为解决兴澄特钢“四位一体”短流程特钢生产线投产后存在的长期亏损等经营风险,他力主依靠内部力量解决问题,并向中信泰富董事局提交了一份大胆的方案,核心就是调整“普优兼顾”的产线定位,放弃当时效益相当不错的普钢生产,专攻特钢,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的原则进行技术改造。

“改造一条全新并具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遇到的质疑与反对无疑是强烈的,我提出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并通过耐心做思想工作,说服了公司管理层和中信泰富董事局。最终,公司花了1.5亿元的改造费用,给产线带来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整条产线产能扩大了近50%,生产作业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工序成本降低了30%,产品档次实现了飞跃。”俞亚鹏说,“这一改,使兴澄特钢奠定了‘优转特’的坚实基础,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黄金期,走出了一条‘国外一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特色路子。后来,由兴澄特钢承担的‘特殊钢生产工艺装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入选国家首批27个‘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也是全国冶金行业第一个被列入的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完成,带动了我国自主开发特殊钢关键工艺技术与装备能力的提升。”

兴澄特钢的发展成果得到了各方肯定和赞誉,也增强了中信泰富投资钢铁业务的信心。2004年,中信泰富收购了原冶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组建了湖北新冶钢,并控股了大冶特钢。收购后,通过有效举措,冶钢的亏损局面迅速扭转了,该企业产能翻了一倍多,增加到了300万吨,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发展步入了良性轨道,成为了中信特钢与湖北省成功合作的典范。

近年来,中信特钢通过外延式并购,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加快了专业化发展进程,构建了符合国家战略、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沿海沿江产业布局。

为了完善特钢产业链,支撑主业发展,2008年,中信泰富先后在安徽铜陵循环经济园设立了铜陵新亚星焦化有限公司(现名为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在扬州市江都区设立了扬州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建成了220万吨焦化及配套干熄焦、600万吨氧化球团、提铁降杂、年吞吐能力达2000万吨的长江高标准干线港、万吨级长江专用码头及仓储物流、煤气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

为了满足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公司特钢业务发展需要,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组建成立,专业化管理旗下特钢产业。

2017年5月,中信特钢择机收购了青岛特钢;2018年6月,通过区域性重组整合,收购了华菱锡钢(现更名为靖江特钢),实现了产业互补,提升了整体优势,巩固了中信特钢在特钢行业的龙头地位。

2019年8月,中信特钢成功收购浙江格洛斯(现更名为浙江钢管),浙江钢管的大口径厚壁特种无缝钢管与现有的钢管产品有很好的互补性,钢管产品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俞亚鹏介绍,如今中信特钢旗下拥有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靖江特钢四大产品制造基地,铜陵特材、扬州特材两大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及泰富悬架、浙江钢管两大产业链延伸基地,全面实现了“4+2+2”沿海沿江产业链战略发展大布局。

“通过不懈努力,第一个‘三个五年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全都提前实现了。”俞亚鹏表示。

坚持特优路线,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

俞亚鹏表示,未来中信特钢将坚持特优路线,整合内部资源,紧紧围绕工信部梳理的“17项先进钢铁材料”,主动组织上下游产业间的交流与联盟,着力解决国内的“卡脖子”瓶颈和国际性行业难题,进一步扩大轻量化、高强度、航空核电等新兴领域的高端市场份额,并结合目前各子板块产能分布和产品布局,完善特钢领域产品序列。

“中信特钢制订了打造特钢产能1500万吨以上的精品特钢航母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继续加大对外并购力度。”俞亚鹏介绍,“同时,通过各产业线、各职能的纵向融合,不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发展,向上锁定优质原辅材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向下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新突破。”

据俞亚鹏介绍,中信特钢发展壮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坚定不移走品种质量效益之路。中信特钢大投入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特钢研究院为平台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创新团队建设和培养领军人才,深化“业绩+贡献”的激励,保证了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坚持落实“每年两个10%”的目标,即每年淘汰10%的低端、低效产品,每年开发10%的高端、高效产品,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

二是坚持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国际经营。从1998年兴澄特钢的产品跨出国门起,中信特钢一直在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建立了融入国际市场的经营和技术开发体系。截至目前,中信特钢已在国外建立了13个代表处,每年出口产品超过100万吨,70%以上供应给了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连续多年产品出口占到了国内同行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50%以上。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和使用节能环保技术。目前,中信特钢下属有6家企业,其中2家企业成为我国“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的典范,兴澄特钢、湖北新冶钢被列入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中信特钢始终把员工看作是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资源,不断投入,着力构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工3个人才发展通道。

俞亚鹏表示,在行业转型发展期,中信特钢将发挥好特钢“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挖掘冶金自动化和信息化过程中获得的工业大数据,获取冶金过程智能决策知识,并用于冶金生产过程,打造“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零排放”的新型冶金智造流程。中信特钢通过以特钢研究院为驱动引擎,完成抓试点、打基础的先期过渡,构建出数字化智造雏形,并将在此基础上搭建企业私有云平台,完成核心业务系统的“云化”迁移改造,建成智造数据中心平台,为企业的智能决策和智能制造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中信特钢是国内最大专业化特钢生产基地,具备1300万吨的特钢产能,拥有3000多个钢种5000多个规格的特钢产品,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俞亚鹏介绍,“2018年度,兴澄特钢获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最高评级A+。中信特钢的特钢产品在各大应用领域均占据十分领先的地位。其中,轴承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汽车零部件用钢国内产销量均为第一,高端汽车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5%;高端海洋系泊链用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矿用链条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高端连铸大圆坯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他进一步表示,中信特钢将继续认真落实“高质量、低成本、快节奏、优服务”经营理念,大力推进“中信特钢”品牌体系建设,加强企业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品牌价值的新突破。

未来,我国特钢行业存在较大进口替代空间

“2020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俞亚鹏认为,“2020年将是高炉置换产能投产最为集中的一年,置换后的产能实际超产发挥远多于被置换产能。预计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将增长1.8%,达到10.2亿吨。钢铁总需求减少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延续。另外,在原材料价格、物流费用上涨,资金、环保压力增大,国际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钢企将面临低利润模式运行。这是行业小环境,必须精准把握、积极应对。”

俞亚鹏同时认为,随着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经济结构优化走向深入,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工作重点,相关产业规划也彰显出我国向产业链上游进军的决心,高端制造业将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中高端特钢的需求也将迎来难得的增长机遇。国家推出多项产业政策将助力特钢行业有序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高端特钢存在明显进口依赖。”俞亚鹏指出,“我国特钢产品结构主要还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特钢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未来我国特钢行业存在较大进口替代空间。”

“目前,中信特钢正处于第二个‘三个五年规划’的攻坚期,我们一定会心无旁骛,正确把握形势,瞄准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趋势,按照既定的战略方向,在发展精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国际化经营等方面下功夫,致力发展好特钢事业,进一步提升中信特钢在全球特钢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为行业、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俞亚鹏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