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匠君

赋能新匠人,定义新国货

让我们一起为新国货力量打call

百匠大集398号新匠人 黄铭杰

他潇洒,

为自己喜欢的产品做了一个博物馆

他坚持,

创造是他作为一个设计师的使命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

他从不做过多解释

因为

“懂得的人自然会懂。”

01

初心依然

“卧槽,发现自己好像没啥突出的过人之处,还好,还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一次采访过程中,当黄铭杰被问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过人之处时,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想,便是“发现自己并未任何突出之处。”

“Clie、PDA、Palm、hi-pda、HP1940……”

这些让外行者一头雾水的专有名词,却是黄铭杰的心头之爱,它们的更新迭代,像是一盏愈来愈亮的明灯,一路上见证了他的碰撞与成长。若是生在古代,黄铭杰大概会是一位潇洒公子哥:“12年,做了个PDA的小博物馆自己怀念一下;还在深圳办了次论坛发烧友聚会。”

“懂得的人自然会懂。”

这个酷酷的家伙一路狂奔,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发现他所追求的是什么:06年,他与朋友联合创立了如今最大的智能手机配件制造商;10年,他用跨行业的技术和材料,做出了世界最薄的手机壳,“原行业纪录是0.7mm,我们直接干到0.3mm”;14年,重新创立一个小团队尝试做智能硬件,开发了空气检测器……

对于“不折腾会死”的黄铭杰来说,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这个在圈内人眼里的“创新能手”,想着要在这个一直改变的世界做出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来。他说:“我在乎的只是创造这件事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担当何种角色,我都会获得满足。”

02

新梦想,新创造

2015年,吴晓波老师的一篇文章,重新为黄铭杰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描述了中国老百姓到日本抢购保温杯,电饭锅,马桶盖的现象。

这篇文章在那段时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阅读量很快超过 10 万+,微信群、朋友圈满满的都是这篇文章的转载。无论这些朋友出身背景如何,大家都只关心一个问题:这些产品在国内十分常见,而且国内就有工厂生产,为什么大家还要到日本去买?

吴老师没有直接说明原因,但却提出了一个期望:制造业有个非常朴素的哲学,那就是:

“做电饭煲的,你能不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

做吹风机的,你能不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

做菜刀的,你能不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

做保温杯的,你能不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

而吴晓波老师对于保温杯的期望,也成了米家保温杯立项的起源。

原来,上大学时,黄铭杰迷上了户外登山和划独木舟。他曾在海南的万泉河突遭暴风雨的袭击,在山谷里差点儿被湍急的流水冲走。扑面而来的暴雨如同一头野兽,粗暴地带走他身体里的热量与温度。生死关头,激起了黄铭杰对技术保护的渴望,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亦趋于极致。

“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一口热水烫到嘴。”这是他对产品的要求,对出行者的承诺,亦是给曾经的自己一个交代。

03

若世界不停息,那就比它跑得更快

市面上大多数的保温杯使用的都是304的材料,对于单纯保温开水来说,304已经足够安全。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黄铭杰发现他曾经购买的数款国产品牌保温杯中,若加入PH值为4的醋酸溶液,保温杯内竟全部析出重金属,且溶液中全部锰超标,超标6倍至34倍。

惊愕之余,经过数十次检测,黄铭杰决定采用安全级别更高的316L钢,其在316基础上继续降低碳含量,所以它的化学性质更加稳定,抗腐蚀性也就更强。

“我觉得日本人做产品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们虽然很轴,但愿意把这种轴用在产品本身上。做保温杯,就努力把喝水的容器本身做靠谱,把保温做靠谱,一点一点把工艺推向极致。”

黄铭杰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实现不输日系甚至赶超日系同级产品配置的保温杯,做到工艺精湛、质量稳定、轻而美。

2016年4月立项,经过20个月的研发周期,米家保温杯诞生了。这款看似平凡的保温杯,其实集合了日系保温杯的技术特点:

通过精密的旋薄技术将内外胆做薄:“可以想象均匀地碾饺子皮,把内胆旋转着碾薄”,打造出“梦重力”系列超轻保温杯;

在无尾抽真空和激光焊接技术,将杯底座从三层降低到两层,方便清洗不易留污垢;

上线不到一年,米家保温杯的单品销售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只。黄铭杰相信,中国有一天会产生出超越虎牌、象印的品牌,他带领的团队品罗科技也为这个方向努力、坚定着。“我们会做年轻人健康饮食的伙伴。”他这样说道,“Make something people love”.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