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控制纳米机器人的新方法,可执行复杂的医疗任务

据CNET8月30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科学家研发出一项使用纳米机器人的新途径,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完成复杂的医疗任务。这项发现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最初受到鸟群和鱼群的启发,该团队研究利用磁场来控制纳米机器人的移动,并实施在群体运动上。以此方法,研究团队控制纳米机器人——使用数以百万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它们的形态(扩展、收缩、分裂和合并)来适应任何环境。研究者们说,外科医生可以使用纳米机器人通过手动难以操作的空间。它们还可以用于药物输送、癌症治疗和眼科手术。

2.仿生海底机器人潜力巨大

据IEEE Spectrum报道,来自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受鱼的启发,发明了一款水下快速移动的自主式机器人。鱼的体侧线(lateral line)结构十分有趣,能识别前进方向和周围的水流速度;同时,鱼在游泳时的推进系统(即拍打鱼鳍)比许多船桨效率更佳。依照仿生学的思路,研究人员建造了一艘潜水艇,以探索如何将这些优势应用到水下移动设备中。这艘潜艇具备鱼的轮廓以及类似体侧线的传感器,内部还装有启动鱼鳍式推进器的舵轮。这样一来,整个机器人就能学习水下动力学,提高潜艇各项性能。未来,研究人员计划为机器人配备传感器,回应水下其它鱼类的信号。无数个这样的海底机器人联合起来,可能会成为水质量监督的主力军,甚至是港口安保的重要一员。

3.棒球运动员希望推出机器人裁判

几十年来,体育界一直在处理裁判的人为错误。但是,现在有了可以更准确的评估游戏的技术。周二,芝加哥小熊队的二垒手 Ben Zobrist 与裁判员的争论激起了关于体育自动化的讨论。Ben Zobrist 是希望将棒球裁决转交给软件的支持者。当你在电视上观看棒球时,实时画面中通常会有其他障碍物挡住球或击球动作。人类只能通过自己的眼睛进行判断。所以越来越多观众和玩家希望让技术接管。但自动化裁判也有反对者。正如《华尔街日报》上 Jason Gay 所写,“人性,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不完美,是体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这意味着裁判犯错具有高昂的代价。即时重播有其优点,但也变成了一个令人痛苦的时刻。”

4.著名导演Tony Kaye正在为新片寻找机器人主演

据The Guardian报道,曾执导著名影片《美国X档案》的导演Tony Kaye和制作人Sam Khoze计划为他们的新电影《2nd Born》寻找一名机器人演员,这名机器人演员需要拥有人工智能,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训练过,并且将在新电影中担纲主演!《2nd Born》的前作《1st Born》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其内容围绕的是一对美籍伊朗情侣遇到的各种文化冲突问题,演员当然都是人类。从《1st Born》的剧情来看,续作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科幻元素,所以人们猜测,《2nd Born》的机器人演员可能根本不是演一个机器人角色。如果这部机器人做主演的电影取得成功的话,将对电影业和机器人行业都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些未知的影响比机器人主演电影本身更让人期待。

5.本田研究所披露Haru社交机器人的原型设计理念

据IEEE 8月16日报道,本田研究所打造了一种名为Haru的社交机器人,该机器人目前处于实验阶段,并且已经有原型产品诞生。Haru的早期概念设计团队包括“机器人领域外的跨学科专业人士”,其灵感并不仅仅以工程现实为基础,而是来自于各种动画角色,比如电影《汽车总动员》和《瓦力》中的机器人角色。通过迭代的设计思维,Haru团队致力于让机器人的外形尽可能的与其定位相匹配。作为一个社交机器人,Haru更适合拥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简单,小巧的物理元素,而不是夸张的未来主义外观。研发人员表示,这种策略被证明是有效的,它能够降低人的期望值,鼓励用户投入尽可能多的情感,建立与机器人的长期互动。Haru的原型机目前已经可以表达出简单的情绪,比如快乐,悲伤和愤怒,人类也可以轻松识别它的情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