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不被看好的声音中,美团发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成绩单。北京时间11月22日,美团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美团点评第三季度整体GMV相较于2018上半年增速放缓15.6%。

数据显示,该季度美团实现营收191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97.2%;毛利总额45.7亿元,同比增长33.2%。不过,美团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经调整后净亏损扩大至24.64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9.55亿元。

另外,美团点评第三季度整体GMV增速的放缓主要是源于外卖业务的增速放缓:外卖业务第三季度营收111.72亿元,占整体营收58.6%,增速比上半年下降42.6%。外卖单量增速下降32.6%。

财报公布之后,大摩等下调美团目标价,11月23日开盘时美团股价暴跌10.24%,当日收盘跌幅为12.121%,市值为3946亿港元。事实上,美团自上市后股价整体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最低点49.45港币,较发行价下跌超28%。很明显,投资者对于美团并不看好。

针对美团上市后的第一份成绩单,彭博《美团在与阿里巴巴的食品配送大战中损失惨重,股价暴跌》:文章称,美团在与阿里争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股价跌幅破纪录,损失惨重。美团第三季度收入翻倍,但运营亏损扩大了三倍以上。Ample Capital资产管理总监Alex Wong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团的盈利表现会非常糟糕。

在我看来,美团第三季度财报透露出的问题在于,主营业务餐饮外卖增长变缓;到店、酒店及旅游同比增长受阻;新业务及其他非主营业务亏损严重。美团肯定知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仍急于上市,恐怕是想建立资本信心,但第一份成绩单并不争气。

1、餐饮外卖市场整体翻翻,美团增长变缓动力不足

根据Analysys易观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的整体交易规模达1275.4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实现翻倍增长。

其实,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中国外卖餐饮行业,市场规模自2015年起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特别是随着餐饮品牌对外卖市场的认知加强,以及餐饮卖外用户基础的增加,用户粘性和用户平均购买频率逐步提升,变现率大幅上升。

然而,在美团第三季度财报中,主营业务餐饮外卖营收111.7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0.44亿元增长84.8%,但是在美团整体营收中占比却由原来的62.5%降低至58.6%,而上一财报期内这一数字则是60.6%。

在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翻倍增长的大环境下,美团主营业务却表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这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比同行的市场增长,美团的增长变缓。尤其是面对阿里阵营的饿了么。美团上市前一个月,饿了么就表示在外卖业务上半年补贴30亿美元,另外,与口碑合并,融资30亿美元。相比饿了么的市场专注,美团的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2、第二核心业务增长受阻,下滑严重难承担盈利重担

作为第二主营业务,到店、酒店和旅游是美团内部利润最高的,财报数据显示,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4.36亿元,毛利40.2亿元,毛利率高达90.6%,是美团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整体营收的23.3%。

不过,相比去年同期的31.2%和上一财报期内的25.8%来看,美团第二核心业务占比持续下降。事实上,美团到店、酒店和旅游业务面临较为严峻的竞争形式,业务增长明显受阻。

2015-2017年,国内生活服务O2O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同比增速维持在70%以上。其中,到店服务增长迅速,据TrustDat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到店服务交易规模达4231亿元,美团交易额为1875亿元,口碑交易额为1731亿元。2017年到店服务规模总体增至7149亿元,此时,美团到店和旅游交易额为1216亿元,口碑网交易额为4200亿元。

另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8年7月,美团旅行APP活跃用户量仅2.74万人,行业渗透率低至0.03%。而处于行业前三位的携程、去哪儿以及飞猪,其活跃用户量则分别为5524.13万、4000.84万、1654.69万,其中携程旅行APP的行业渗透率为51.4%。

综合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美团点评到店、旅游的交易额在下滑,第二主营业务增长严重受阻。

3、新业务及其他业务是无底洞

最近两年,美团一直在推行多元化扩张。2016年,王兴提出了美团点评进入“下半场”,去年4月,明确了下半场“上天、入地和全球化”的三条路径,希望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打造生态圈。

尤其美团出行比较疯狂,先是毫不吝惜的用烧钱的方式进入网约车市场与滴滴宣战,后又一16亿美元现金和11亿美元债务作价,接下共享单车的烂摊子——摩拜单车。

美团之所以如此,抛开别后的资本力量之外,王兴的“想要下馆子的、点外卖的、看电影的、旅游的、租车的,基本上是同一个群体”的想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美团选择的新业务都是“只要烧钱就能有收入的重运营生意”。可是,钱烧了,收入和用户活跃度在哪?

毫无疑问,无论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都是一个无底洞,尤其摩拜单车。在王兴的“同一个群体”理论下,共享单车和吃喝玩乐是衔接在一起的,但是,单车更多是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它在本质上与吃喝基本没有交集,再者,单车是随机性存在的,很难响应用户的吃喝玩乐需求。

接手摩拜,只是让摩拜摆脱了运营噩梦,但对于美团来说,除了产生亏损,根本看不到能给美团整体业务带来什么帮助。

此前美团上市的招股书明确指出,美团将不再拓展网约车业务。而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中也提到,“新业务也是美团净利润亏损的重要原因”。

4、美团上市是给资本一个说法,也是美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活着就是我们的特别核心的信仰”,这是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最近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的。

美团能活到今天,充分体现了“活着就是我们的特别核心的信仰”这句话。2011年的时候,王兴就说已经可以兑现盈利的目标了。可是,即便团购市场被美团垄断,也不是一个多大的市场,盈利也赚不到几个钱。如果选择上市,对美团来说更没有多少意义,毕竟故事太短不好讲。也因此,家政、美甲、洗车等上门服务开始出现,酒店、旅游,甚至支付等新业务开始不断拓展。

这其中,外卖是一个重要转折,但外卖是一个烧钱的生意,而且要烧巨多的钱,尤其是面临饿了么、百度、阿里等的争抢。不过,2016年美团点评获得了3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180亿美元,这是团购时候的美团所期待的机会,然后,估值就停不下来了。2017年10月,融资40亿美元,估值达300亿美元。

2017年,美团宣布实现盈亏平衡。王兴说,“如果不开拓新业务,我们可以在一年之后规模盈利,但我不认为短期赢利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说,美团要寻找更多可提升估值的内容。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打车、共享单车这两个烧钱换增长、烧钱买用户的业务被纳入了美团的版图。但是烧钱换来的估值终究是不能长久的,资本市场投来的钱也不能随意挥霍。上市融资虽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但至少是给资本一个说法,让他们见到利了。

所以我认为,在美团决定上市的时候,创始团队就想明白了一个事情,如果此刻不上市,以美团自身现有能力来讲,恐怕很快就会失去资本的信心。毕竟“身在江湖”,所以美团点评必须给江湖一个说法。

然而,美团未来的盈利能力不被看好,无论核心的餐饮外卖业务还是利润率最大的到店、酒店和旅游,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缺乏创新基因,玩多元化的美团难以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未来并不乐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