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阿里巴巴汇集爱心,帮乡村学校孩子准时开餐

“我们帮助这些孩子,也等于帮助我们自己。”

文 ✎ 江芬

一些年轻学生的出现,让“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看到薪火相传的力量。

“我从小在四川大凉山长大,曾经吃过免费午餐。我妈妈是乡村学校校长,生了我以后就一直在那所学校,已经20年了。”6月11日晚,邓飞在北京大学举办讲座,大一学生黄浩腼腆地站起来提问,“我怎么利用假期时间,为公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免费午餐”基金成立6年,惠及西部贫困地区20万名学生,最早一批受惠的孩子开始进入大学。

“‘免费午餐’的快速推进离不开‘互联网+公益’这股巨浪。”39岁的邓飞告诉《博客天下》。

基金以往筹款的年增长率平均为28%,在互联网推动下,2015年增长率达到43%。“免费午餐”基金累计接受捐赠25322万元,其中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天猫等线上渠道累计贡献占比超过40%。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的这句话,邓飞一直默记在心。“我们开展各类公益事业,看上去千变万化,其实初心不变,变的是手法。”

牵手互联网公益

2011年,在贵州山区,记者邓飞目睹了许多孩子在校园里忍饥挨饿,心生不忍,决心要去改变。

他在微博上发起“免费午餐”行动,联合500多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吃不上营养午餐的学生。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阿里巴巴汇集爱心,帮乡村学校孩子准时开餐

起初,他们计划每年筹款两三万元,然而现实的热情远远超过他们想象,橄榄枝从四面八方抛过来。

为了发动更多网友参与公益事业,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是在淘宝上开设公益虚拟网店。时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王帅和邓飞见面,承诺全力支持“免费午餐”。帮助孩子也是王帅的理想。

2011年7月,阿里巴巴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免费午餐”公益天猫店,销售明星和网友捐赠物品,开创筹款新模式。发布会当天的义卖活动中,马云捐赠了两枚世博会英国馆的种子。

“免费午餐”公益天猫店上线之初,淘宝、天猫首页为“免费午餐”推出捐赠入口,全国各地的网友只需在线拍下并支付一个标价为3元的虚拟产品,就可以为贫困山区的学童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上线当天,捐赠额破13万元。

当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彼时,距离免费午餐基金正式成立不过半年。

爱心像种子一样快速生长。

更多的资源迅速向邓飞聚拢,他由记者转变为专职公益人。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邓飞的公益之路乘风破浪。他联合相关组织发起13个公益项目,涉及儿童医保、捐助物资、兴建宿舍、防儿童拐卖等领域,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投身公益,探索中国乡村问题系统解决方案。

做调查记者时,他是观察者;做公益后,他成为践行者,希望搭建淘宝那样的平台,打造一个有效模型,为推动和改变现实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邓飞的优点是具有分享精神,随时保持热心,对别人的困难有敏感。”媒体人袁凌认识邓飞十多年,他还记得,多年前邓飞在北京的家变成各地朋友的“收容站”,沙发上总是堆着某个外来者的被褥。

“免费午餐”形象大使马伊琍与免费午餐项目结缘,是她在微博上看到邓飞发的“免费午餐”信息。已是母亲的马伊琍不忍孩子们挨饿,很快捐了款。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阿里巴巴汇集爱心,帮乡村学校孩子准时开餐

马伊琍记得第一次见到邓飞时,他非常亢奋,不停地讲话。她觉得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好一件事,因为他精力爆棚,而且充满热情,“做公益一定要充满热情”。

很大程度上,邓飞的这种热情背后是互联网公益的持续发酵。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公益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互联网让人们参与慈善、参与捐赠变得更为便捷。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公益的模式。

邓飞告诉《博客天下》:“最近几年比以往顺利的一大原因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公民能以更方便简单的方式参与公益,筹款也因此更容易。”

改变思维

“免费午餐”计划的成功,也得益于组织结构的改变。

他们将受助学校变成执行方,按照章程,每所加入免费午餐计划的学校必须师生一起进食,食材必须来源于当地,保证食品安全。此外,基金管理者要求学校每天发微博或短信报告午餐情况,每个月会有工作人员到学校监督。

他们将政府变成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监督体系;将捐款人变成合伙人,更多参与到日常管理中,拥有投票权,选举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

他们将淘宝公益变成重要平台。2016年,超过2万家新开淘宝店加入公益宝贝计划。卖家们挂念孩子和乡村,因此帮助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公益机构,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双十一“剁手”风暴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11月11日、12日两天,“免费午餐”天猫公益店成交金额突破73万元,到2017年4月,免费午餐天猫公益店累计募集资金超3200万元。而2017年5月,蚂蚁金服公益平台为免费午餐筹款超6500万元。

阿里巴巴发布的2017财年财报则显示,整个财年,阿里巴巴平台用户通过公益宝贝、公益网店、公益广告联盟、公益众筹等产品实现网络捐赠2.28亿元,参与捐赠人数3.04亿,捐赠笔数达到43.9亿笔;累计超过3亿用户、178万卖家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参与公益行动。

这意味着,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正在通过阿里巴巴的各个平台参与公益,一如邓飞常挂在口上的那句话,“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阿里巴巴汇集爱心,帮乡村学校孩子准时开餐

“免费午餐”基金在给阿里卖家的感谢信中写道:在亲们帮助下,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八布乡哪灯小学等29所学校的孩子们吃上了卫生营养的免费午餐。你们的爱心,一次次填满乡村学校的菜架,你们的爱心,使得孩子们准时开餐。

公益搭配商业

为了学习管理经验,邓飞申请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奖学金,成为EMBA2013级学员,学习用商业思维使资源分配更合理。

他试图找到改造旧秩序的新方法,让公益搭配商业。

“我们办任何活动,一个原则是不准动用一分钱公款。”邓飞介绍,活动的开销来自企业赞助,同时为企业提供参考建议,让其不仅卖产品,而且一起创造和分享更大的价值。

2013年,邓飞在云南漾濞县遇见10岁的车四洪。他个头矮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没钱医治,父母离异,且都外出打工。邓飞带车四洪到北京治疗,期间了解到他家有优质的核桃,但面临滞销。

邓飞把目光投向电商平台,发起“e农春天”公益计划。2014年底,e农店铺在淘宝上线,帮助贫困地区尽量多展示和销售优质农产品,将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推荐到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出资人不分红,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部分利润捐助公益项目。

“与e农合作后,核桃更好卖了,家里生活也改善很多。以前一个星期只能吃一顿肉,现在买了冰箱,每天都能吃上肉。”车四洪的姑姑说,他家成了e农店的供货商,生活境况大幅改善。

e农店如今销售额达到1400多万元,连续两年盈利60多万元。“这是一个奇迹,一般的农产品销售不容易存活。”邓飞感慨。

2015年初,邓飞带着公益团队从北京迁到杭州。

沪昆高铁在2014年开通,从杭州有三条铁路分别通往乌鲁木齐、成都和昆明,恰好连接着他们所有的项目县和重点捐款来源地,东西打通,将长三角资源向西部流动,服务乡村孩子。

“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阿里巴巴汇集爱心,帮乡村学校孩子准时开餐

“杭州、宁波为我募集善款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扎根杭州可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邓飞说,阿里巴巴总部就在附近,马云的客人经常会顺道过来,带来很多资源,阿里巴巴员工也经常带孩子来参加公益活动。

“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是看你唤醒了多少爱心。”马云曾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这样强调。

作为前记者的公益人邓飞所做的,也正是想唤醒爱心。他曾在10多年前写过深圳“砍手党”的报道,故事的主角正是长期缺少关爱的乡村留守儿童。“这一代吃免费午餐长大的孩子,得到过帮助,不会做出太极端的事情,更懂得爱。”邓飞感慨,“我们帮助这些孩子,也等于帮助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