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同学眼里,语文就是一门“上课不听也ok”的副科吧~可是,你别不相信,这门默默无闻的“副科”,正在默默逆袭。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曾表示:“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而前段时间,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部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在做演讲时,也提到新高考语文正在发现巨变,而且是越变越难!

  看到这里,参加新高考改革而且语文成绩不那么理想的学生心里肯定很紧张了。那么,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看一下新高考的语文到底改了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1.卷面字数大幅增加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经放出惊人言论:“语文高考最后要让15%的人做不完卷!”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这很可能不是在开玩笑。

  阅读量是语文试题难度的重要指标。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今年高考完,很多考生就叫苦连天。

  据透露,在2019年,语文高考全国卷的卷面字数将超过1万字。一万字当作小说看简单,但是如果要深入分析作者的思路,回答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再加上古文,难度就很大了。对于阅读速度慢的考生来说,考验更大。

  2.命题材料面更宽

  为了让同学们的阅读面更广,以后可能出题的材料再也不是指定的那些参考书目了。

  温儒敏表示,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今年高考还选入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

  之后对于语文实用性的考查,比如撰写产品说明数、工作流程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习惯等等,这些方面的书籍可多看一些,并且要多关注社会现象,多思考,此外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

  3.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在这个信息社会,信息检索能力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未来高考中也会更注重此方面的考察。除了要考察思想内容、字词句、艺术手法等不自觉的检索以外,还考察你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能排除概念干扰,能不能提取新的信息。尤其在实用文阅读中,基本都含有概念干扰这一特点。

  4.加强逻辑能力的考察

  传统语文所缺少的逻辑能力的考察,新课标也会开始重视。温儒敏还吐槽说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吵架,连对象都不知道是谁,太没有逻辑了。逻辑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可以在平时中多加注意。

  5.加强课外阅读的考查

  温儒敏指出,新高考将有意识地去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例如:《堂·吉诃德》《红楼梦》《乡土中国》等整本书的阅读推进,这部分的分值还会提升,现在还在研究中。阅读重在积累,如果仅靠临时抱佛脚,结果恐怕并不乐观。

  6.文言文变化最大

  温儒敏主张文言文也要1+X,就是教一篇古文,然后配上四、五篇课外古文,让学生似懂非懂地泛读,能基本上读下去就读下去。没有这个量,他就语感出不来,现在文言文的考试很注重考情景下的使用,就是语感。

  他还建议说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需要多练习,多看古书。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老师可以把古书印出来给高中生看一看,让他们感受是什么样子的,给他们信心。我们要很重视断句,这是文言文占分最重,也是最难的部分。

  7.题型更注重综合性

  以往同一试卷中几个板块彼此分散隔离,甚至同一个试题中几个小题也缺少联系,以后不妨改为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语境中去解决词语、名句填写、文学常识、内容理解辨析等问题。

  8.重视议论文,不放弃叙事文

  温儒敏认为:记叙文才最能训练人的语言能力。教师要提醒学生多读、适当练、会模仿。但同时也不能放弃议论文。他也给了学生好的方法:

  高一放开写,充分抒发个性,让写作练脑,成为有趣好玩的事情;高二收拢一点,按照文体、一般写作技能或者主题来分专题训练。应当特别注重议论文学习,如前面说的,往理性思辨靠拢;高三主要是应考,可以有些技巧,包括如何避免常见的写作弊病。

  听到这里,很多同学会说,明白了,总结起来变化就是一个字-“难”!那么新高考时代到底怎么做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呢?

  

  多看书

  勤动笔

  早准备

  拼实力

  

  多读书、多写作。语文是最不依靠天赋的学科,除了阅读障碍症患者,几乎很少有人真正学不好语文,成绩差的原因只有一个:积累不够。

  凡从小就大量阅读各种名著、报刊,经常动笔写日记、写文章的学生,语文成绩通常不会差;再加上适当的考试训练即可拿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如果只以来教材、课堂、作业,而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积累,那就很难真正学好语文。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任务。

  总结

  相信

  有些东西你要相信它才会存在,你要相信自己,要相信奇迹,不必感伤不必害怕,因为你就是那个奇迹。只有相信奇迹的人,奇迹才会选择你。

  (来源:山东高考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