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声声,一艘航船起锚离港,目的地是美国,在船上承载大清王朝的“未来”,他们被后人称为“留美幼童”。时间的坐标定格在1873年,此前已经有一批学童抵达美国,而这一艘船上则有几个来自宁波的孩子:王凤喈、陈乾生、王良登和丁崇吉……

“宁波丁”与“王队长”

1844年,宁波开埠

或许正因是“五口通商”之一

这座城市的教育中不乏“留学者”

先是出了中国第一个

完成国外大学学业的女留学生

后来投身于医学教育的金韵梅(金雅妹)

其后又有一些人通过上海

远抵日本、英国、美国求学

从而在1871年开始

“学童选拔活动”中

清廷除了在两广之外

注意到了宁波

不过遗憾的是

1871年的首批官派学童中

并没有宁波人的身影

在那一批中

有一个课本上的名字:詹天佑

丁崇吉晚年和唐绍仪等“留美幼童”的合照

两年后

在美国大地上

出现了四位宁波籍留美学童

其中一个,叫做丁崇吉

出身定海的他和同乡王良登

住在一户美国人家中

十几岁的孩子,乡音正浓

于是小丁就有了

一个“Ningpo Ding”的绰号

七年后

“Ningpo Ding”不仅考进了哈佛

还谈了一位美国的女朋友

可惜好景不长

长大了的“幼童”们开始“剪辫易服”

这引起了清廷的恐慌

绝大部分“留美学童”被召唤回国

丁崇吉等人也在其中

陈乾生、丁崇吉的留学简历

在这之后

大多数学童被安排

进了铁路、工矿部门

定海两兄弟则进入北洋水师

王良登当了威海卫的鱼雷工程队长

“宁波丁”则在天津研究鱼雷

两位“鱼雷人”最终都没有在北洋常驻

丁崇吉在1885年到了上海

25岁的他进入了江海关工作

并在赫德的赏识下

成为了中国海关

第一位华人代理副税务司

王良登则从甲午海战中逃生

之后辗转于铁路、金融、外交界

在当了数年的北洋政府

驻纽约、古巴领事后

他们都选择寓居上海

安度余生

1942年,丁崇吉在上海去世

王良登则卒年未具

纵横“东西洋”的慈城王家

慈城人王凤喈和鄞县人陈乾生

也在1873年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陈乾生在美国的学习生活

已罕为人知

他留给世人的唯一讯息:1900年

他死于天津的“义和团”运动

相比之下

王凤喈可算是出身名门了

他的父亲叫做王竹孙

曾在1884年日本汉学家冈千仞游历宁波时

多次款待冈氏,并赠画留念

他的弟弟王如璋

则投身于北洋舰队

一度为定远舰管轮

甲午战前投身于铁路

其后在津浦铁路(天津至南京浦口)

担任工程师

王凤喈在美期间的明信片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

王凤喈赴美学业进步很快

不久就考入耶鲁大学

在耶鲁期间

王凤喈对外交和英语的兴趣渐浓

不过1年后,他也被召回国

回国之后,他也进入了北洋水师工作

不过工作职责是助教

也就是作为学员与外国教员之间的翻译

由于工作突出

李鸿章在不少奏议中

都对王凤喈提议嘉奖

当年随同薛福成的出使的宁波人有张美翊、王凤喈等

其后,薛福成奉命出使

英、法、意大利、比利时

王凤喈作为随员,一同前往

一度还在清廷驻英使馆工作

不过,不久后在回国途中病故

这位中国早期的外交官“星陨欧洲

尾声

在王凤喈之后

1875年

慈溪幼童沈德耀、沈德辉兄弟

入选了最后一批清廷赴美留学幼童

不过尚未学成,旋即归来

于是,宁波的“清廷官费留美学童”中

只有他们六人的名字

他们理应被铭记

(本文参考1918年清华学校刊《游美同学录》和宁波文史学者谢振声先生的部分文章)

如果你印象中

曾有那些忘不掉的游学记忆

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