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芒格吧,走向西塞罗——读《穷查理宝典》有感

2018年11月24日 06:00作者:本刊特约 邓航

我三观中有一种执念,就是相信人一生中所有可见之成功,都建立在不可见的精神基石之上,而构成这基石的,就是一些经典好书。查理•芒格说,读经典好书就是和一些已逝伟人交朋友,他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到的“朋友”就包括了柏拉图、苏格拉底、爱比克泰德、索福克勒斯、本杰明•富兰克林、亚当•斯密、怀特海,当中提到最多的是西塞罗。

读芒格之所读

西塞罗无疑是罗马共和国晚期最具智慧的政治家、演说家、哲学家,其论述涉及甚广,西方现代政治中“三权分立”的观念最早也可以追溯到他那里。西塞罗比耶稣还早出生100年,虽然无法确切地说他影响了基督教,但从使徒保罗、奥古斯丁、阿奎那、加尔文这一脉来看,很多基督教影响下的政治与社会观念,的确都能在西塞罗的学说中找到影子。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西塞罗一个人将这“三不朽”全做到了——守护罗马的自由传统,此为立功;著作等身,此为立言;执政时期挽救罗马共和以致身死,此为立德。所以芒格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西塞罗并没有完全死去,事实上,说死后的西塞罗显然比生前的西塞罗对更多的人造成了正面的影响。

可以看到《穷查理宝典》并不是一本单纯传播投资秘笈的“宝书”,而是芒格对财富、道德、真理进行思考后的沉淀。很多人期待其中有投资炼金之术,但我想对《穷查理宝典》的读者说,你不可能通过品读芒格而成为芒格,如果真想更好地理解他的投资哲学,或者从境界上更接近他,那么读他所读过的书、与他所欣赏的伟人“做朋友”,或许会是个更加有效的方法。

走向西塞罗

芒格说,如果生活中唯一的成功就是通过买股票发财,那么这是一种失败的生活。也许有人会很好奇,芒格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呢?芒格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昨天更聪明一点。也许有人会追问,如果命运真的很凶残怎么办呢?芒格再次引用西塞罗的话说,如果一个人正直又勤奋,那么就算最终贫困潦倒,他也与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一样值得尊敬;相反,财富并不能使那些道德水平低下而又缺乏信仰的人避开悲惨的遭遇。

早于西塞罗100多年,荀子就说过:“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所谓学不分东西,此为一例。也难怪心学鼻祖陆九渊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据载,朱熹在与陆九渊鹅湖之会后也写下了“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更是以颇大篇幅表达了对道德与经济二者内在关联的深思,他说“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加美好”,这话可以作为巴菲特称道芒格思想力量的例证之一。芒格将寻求智慧归入人生必须履行的一种道德责任,而不是一种可以自由选择的个人权利,更不是一种用以获得成功的手段。一般来说书读完就忘了,但本书的读者只要记得这一句,就不算白读。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有的人奋斗终生也无法达到另一些人的起点,但我相信西塞罗所说的,人们只要献身于哲学,就永远不会在任何人生阶段或境况中迷失自我。可现在的情况却像芒格所担忧的,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醉心于收入丰厚的资产管理工作,哲学已经沦落为饭局聊天的精致点缀。

所以说,人啊,如果你们想寻求幸福,我是说那种宁静持久、不依赖于外物的幸福,那么就放下对钱财的执念,去寻求智慧吧。让我们忘记芒格吧,走向西塞罗。■

(作者系上海涌津投资公司总经理)

[责编:caoyanchun]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