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好莱坞票房收割机《毒液》,以及看不太懂的魔法世界《神奇动物2》之后,这个周末《憨豆特工3》的上映,或许才是那部真正能打破观众群,全家老少一起享受观影快乐的影片。

《憨豆特工3》虽然在北美地区的票房不是很乐观,但在英国本土的票房已经突破2000万美元。

该系列最初始于2003年,在2011年时推出了续集,又是7年的时间过去,《憨豆特工3》打着“重装重启”的口号强势来袭。

不少国内的观众都将艾金森出演的“憨豆先生”视为童年的回忆,“憨豆”更是成为了国内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之一。

这也使得他在国内拥有着大批的粉丝,令人捧腹大笑的剧情再加上憨豆本身的个人魅力,此次中国的票房应该会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憨豆是如何变身为特工的?

在《憨豆先生》火爆荧屏的90年代初,英国巴克莱银行曾经为自己的信用卡投放了一系列电视广告。

广告中的憨豆先生饰演的,就是一名笨拙的军情七处特工,总是在一个个灾难中碰得鼻青脸肿,因为他不像他的同伴那样,拥有一张巴克莱信用卡。

当时这支广告一共拍了17支,连续在当地投放了5年。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工角色,憨豆先生还在1992年获得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广告奖最佳男主角。

于是,制作人就想:为何不把这个角色拍成一个电影呢?

2003年,憨豆先生变身“强尼·英格力”,正式成为英国“军情七处”的特工。

一个笨手笨脚,老是出洋相的情报员,他连做梦都想当一号特工,所以他无畏无惧,他不怕危险,他就是憨豆特工!

谁说特工一定要帅,一定要智勇双全?

憨豆特工用他独有的魅力,证明了即使不具备特工的必要条件,也依然能够成为拯救世界的希望,完成特工使命,在这种看似不可能中阴差阳错地与终极boss斗智斗勇。

他虽然不是颜值爆表的偶像爱豆,但他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能戳中我们的笑点。

《憨豆特工》与一般喜剧不同,影片中最大的笑料都来源于憨豆先生本身对于“菜鸟特工“这一形象的塑造。

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但却承担着最为关键的超级任务。因为他太想当英雄了,所以他总是自作聪明做出各种夸张的行为;他把自己想象得很厉害,但总是在犯过错之后逃过一劫。

特立独行的行为与严肃严谨的特工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再加上他鬼马多变的表情与丰富的肢体语言,为这一系列电影打上了鲜明的憨豆式标签。

憨豆特工如何玩出新花样?

《憨豆特工3》的故事讲述了在一起黑客网络攻击事件之后,使得英国所有卧底的间谍身份全部曝光,而憨豆则是唯一没有被掀底的特务,于是他成为了揪出幕后骇客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此展开了一场全新的搞笑动作冒险旅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影片融入了大量新科技的元素,例如互联网大数据、VR等,一个数字世界的坏人VS一个对现代科技一窍不通的特工。

把一个相当传统的角色丢进数字间谍的时代,可想而知,这样充满矛盾的设置,满满都是反其道而行的剧情,为故事增加了不少天然的喜剧“笑”果。

有人说这可能是现代科技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所有的高科技在憨豆特工这里都遭到了无情的嫌弃,但他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装备却意料之外地排上了用场。

什么爆破面签、磁力鞋、改装版的阿斯顿·马丁以及VR眼镜的加持,简直让他的武力值瞬间开挂。

尤其是在VR画面与真实场景交替对比的片段中,通过数字软件模拟了敌人的动向,但憨豆特工在车上没有装在追踪系统和导航系统的情况下,居然战胜了反派的BOSS。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以非说教式的方式点出人类对现代科技及互联网过份依赖的问题,憨豆特工对高科技的嘲弄,都像是在与被网络世界包裹在里面生活的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跨越语言文化差异的英式幽默

每一部的《憨豆特工》,其实都隐隐赋予了“憨豆”这个角色英国式的文化价值观。

从“007”邦德的崛起开始,就已经试图将其看作是英国文化的代言人:坚定不移地忠诚、顽固且执着以及永不言败的尊严。

这一点在憨豆身上,更是展露无疑。艾金森曾经表示,憨豆特工强尼最让人喜爱或钦佩的地方,就是无论何时都保有的童真以及越挫越勇的性格。

这也是他虽然总是犯错、总是在闯祸,但却能够在全世界风靡的原因,因为他会一直坚持,直到任务完成。

其实,英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地域属性,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只有英国人才懂的梗,很多笑点与包袱作为外国人都很难get到其笑点的精髓所在。

但憨豆不同,他用整个丰富的肢体语言去与观众交流,让我们看到了英式喜剧的另外一面,让我们无法拒绝这种简单直接传递出的快乐。

在很多年后,他的电影可能不会被留名于影史,但或在整个文化中留下一些不可磨灭的印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