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记忆】第二篇——纺织城旧事

纺织城是"一五"时期,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曾诞生出工业文明的辉煌,也曾是西安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被誉为当年西安的"小香港"。

几十年间形成西北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这里逐步形成了以国棉三、四、五、六厂,西北一印等五座大型纺织印染企业为支柱,以西北电建四公司、纺织科研所等十余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集群。

在1988年时,陕西省的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5%,是全省第一大行业和第一利税大户、创汇大户。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国企在计划经济中占据的优势逐渐消退,从纺织城纺织行业的设备状况看,拥有先进装备的比重已经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行业也出现了连年亏损的局面。

三厂第一个落户渭灞之滨

在全民饥饿的计划经济时代,这里就已经有工人俱乐部,纺织城电影院;还有青砖灰瓦的生活区,以及连排的百货商店;这里的时装配饰,一度风靡整个西安;这里曾经大办时装秀,是西安的"米兰时装周";还有一大群带着无檐白帽的女孩子,在车档中巡视,熟练的抽取一根根棉纱……

纺织厂的无檐白帽女工人风姿卓越

纺织业的没落,导致各厂的工人下岗,无数的车间劳动者告别了那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正式进入社会自谋出路。

四棉文体中心

四棉文体中心的室外游泳池

如今的纺织城已走过了60多个年头,位于纺织城生活中心的三厂菜场、餐馆、商店、煤店、肉食店、粮店和四厂的菜场,一个个的从人们的视线消失,那些方便市民生活的药铺、裁缝铺、修车铺、修表铺小门面,也随之无影无踪。

老式的售票窗口

曾经最具有田园特色的纺织城商场和享有赞誉的"一间楼"泡馍馆最后的消失,也为老纺织城人过去最熟悉的味道画上了句号。

对"一间楼"的记忆,是纺织城人挥不去的情怀

在老西安心中,"一间楼"是同"老孙家"、"老童家"同盛祥享有同样的盛誉的泡馍馆。

一间楼牛羊肉泡馍馆最早叫德润福牛羊肉泡馍馆,是回民刘德于1927年开办的,最初地址在西安五味什字,1929年转由回民刘文玉、刘子俊、刘又善兄弟经营,1935年迁至钟楼西北角,因营业面积只有一间门面房和一间楼房,故改为"一间楼"牛羊肉泡馍,直至1962年冬天"一间楼"从市中心迁移到纺织城,那时正值"三年暂时困难"的高峰期,物资匮乏、民生凋敝,百业萧条……

"一间楼"刚到纺织城时,楼无一间、瓦无一片,只是在三棉与四棉生活区之间的一片荒地上,搭起了一幢草棚就开张了。草棚坐东朝西,大门正对着纺正街,对面是现在的全都购物广场。当时的普通工人想吃一顿羊肉泡馍并非易事,最早还需凭证就餐,长方形、土黄色、牛皮纸、规格10*8厘米,边框四周为牡丹花纹,框内上方写着"早餐泡馍合理分配证",中间是"牛羊肉一份",右边是"此证一月内有效"……

纺织城之所以称之为"小香港",是因为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来这里务工,一到周末,经常会有上海人、山东人、四川人、河南人出现在"一间楼"里,不用问一般都是经不起"老陕"天花乱坠的鼓吹,经不住飘香肉汤的诱惑,动了尝尝这一陕西风味的念头,围坐在餐桌前,学着"老陕"的动作,笨拙地"捣鼓"着很有韧劲的白吉饼,大小参差不齐惹得"老陕"一阵嘲笑。

当年的羊肉泡馍,别具一格:肉酥汤浓,香洌无比;一小碟糖蒜洁白如玉;一小碟辣椒,浇上一点香油,清香扑鼻,这一切都非如今泡馍之可比。

"一间楼"泡馍馆早已不在,如今身在何方也众说纷纭,时过境迁,那香味还萦绕在老西安、老纺织城人的心头,耳畔也不是回想起一句:"走!到一间楼咥玩泡馍起!"

纺织城中的生活是你不懂也羡慕不来的美好

去过纺织城的人都曾体会过那里的"闲",仿佛从堡子村转盘进入纺织城后,你的车速都会随着这里缓慢的生活节奏变慢。

小区院子里下棋的老爷爷们

街上可以看到许多年过百半的老人散步,阿婆也许曾经是来自南方最终在这里落脚的热血青年,经历过的大风大浪也许你这辈子都不会见到,他们口中的故事滔滔不绝,比一千零一夜要好听百倍。

午间阳光暖照着的老式小楼

这里的美景更不必说,纺织城遮天蔽日的行道树密匝匝地将这座小城遮蔽在浓荫之下,春来萌芽翠色、夏里叶茂绿荫、秋时斑驳觅影、冬去落英空枝,只是因为这些几十年光景大树都让纺织城别有风味,如同一副流韵自然的画卷。

家属院内的老式理发店

城中的别样建筑也另类繁多,一边是青砖红瓦的苏式楼房,而另一边是充满都市感和新兴潮流的高楼大厦,还有近年来将废弃厂房改造后的半坡国际艺术区,还依稀能看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情怀和建筑风格,搭配着如今的新兴艺术气息氛围,这种反差对比强烈的"合作"不正是这座小城逐渐蜕变的象征吗?

半坡艺术区里保留下来的文化宣传墙

已经离开了纺织城的人,大概现在最想念的仍是这里的一寸一光阴,也会回想起小时候在纺三、纺四路坡上坡下骑车遛弯的自在,想起五环中学门口那家最香的肉包子,许是一个街角,一家小店,也会有繁多有趣的故事曾经发生过,因为这是家的港湾也是记忆开始的地方。

纺三路的大坡

当年的"小香港",如今的美食小城,纺织城风味依旧

未曾领略过"一间楼"的风味,也没见过纺织餐厅的风采,也许那个时代的美味与现在的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味在纺织城岁月的变迁中,有过遗憾,也仍保持着匠心。

年轻一代的老西安们依然对纺织城如此热爱,除了这里的风韵犹存,还有一群热爱美食,保持初心的美食小店:纺建米线、景家凉皮、张鹏烤肉、杨勇灌汤包、老八胡辣汤…

当然,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还有一些非常经典的风味小店:

宋家蒸肉

能专门以做蒸肉开一家店,充分说明店家对自己的手艺的信赖,这家的蒸肉值得一试,肉香不腻,荷叶馍也蒸的恰到好处,条子肉、粉蒸肉还有小酥肉,精致的一份配一个饼,一顿早餐吃的很舒服。

地址:纺一路灞桥分局对面

营业时间:06:00-13:00

重庆豆花饭

豆花饭本是川渝贵一带常见的小吃,城市里也不多见,纺织城却有好几家地道的川味豆花饭,豆花鲜嫩,蘸水香辣,简简单单却爽口下饭。

地址:纺五路16号

李老三刀削面

30年的老店,味道始终如一,最受人喜爱的是那碗炸酱,简直一绝,一份小碗油泼加炸酱,多放辣子就上几瓣蒜,撩咋咧!

地址:纺四路105号

无锡凤鸣包

之前介绍早餐时也推荐过这家,无锡人开的包子铺,也算是十年老店了。55中隔壁,一到中午放学他们家必然爆满,包子可以口味混拼,一笼七个,最喜欢的是三丁和鲜肉包,再来一碗鸡丝或者鸭血粉丝汤,简单美味还暖和。

地址:纺建路第五十五中学隔壁

小孬烧烤

味道不输张鹏家的烤肉店,有特色的烤五花、豆皮涮牛肚也不错,基本上烤肉摊上的菜品味道都不错,也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苍蝇馆子。

地址:纺南路延河社区南门东侧

纺织城的故事一代一代的流传着,这里有他们的儿时的金色梦,也有少年时的激荡岁月,曾经耳边飘荡着的青春之歌久久萦绕在耳边。

时间的流水也也许会冲刷掉一部分逝去的记忆,但始终洗不去的是那一代人曾在这片土地留下的努力汗水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气质藏在这座"小城"的每个角落里,他们无声却有力,安逸却热血……

关于纺织城的记忆,你又有哪些呢?来留言和我说说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