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美国给予了部分国家采购伊朗原油的豁免权,但实际上,伊朗原油还是躲不过“出口瘫痪”的命运。被“豁免”的印度一直在降低进口量,11月份算下来,平均每天也就是30万桶左右;日本和韩国目前也在观望,打算等到明年1月再恢复从伊朗进口原油。伊朗原油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但在另一条“渠道”上,伊朗原油的“生意”却红红火火。

“禁油令”形同虚设?伊朗每天上千万升汽油“流入”邻国!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11月20日报道,伊朗最近几个月汽油走私明显增加,每天约有1000万至2000万升汽油走私至邻国,其中绝大部分都流入了“邻居”巴基斯坦国内。走私的原因很简单,得益于伊朗政府的大力补贴,伊朗国内的汽油价格十分低廉,零售价仅为8美分/升左右,而巴基斯坦的汽油价格接近1美元/升。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之下,伊朗私企以及个人不得不通过“倒卖汽油”的手段来获得收入。

众所周知,伊朗的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出口,但随着美国惩罚性措施的如期而至,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已从每月270万桶减少到每月160万桶,经济大受打击。货币也已经先一步出现了崩塌的趋势。今年9月,1美元已经可以兑换146000伊朗里亚尔,里亚尔汇率已经跌至历史低点;而在当地非官方市场,货币贬值一度超过3倍。

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据悉,在美国第一轮惩罚性措施落地时,仅两个月时间,伊朗当地的一包纸尿布的价格就已经上涨了48%。而在伊朗本就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上,这种恐慌的气氛更加剧了当地民众的紧张感;随着新一轮惩罚措施的来临,伊朗民众才不得不选择“倒卖汽油”等各种方法来“求生”。

为防止走私,伊朗欲启用新型智能卡!美国也开始动用“高科技”……

在越来越多伊朗民众加入“倒卖”行列的背景下,伊朗官方也开始采取手段,打算重新启用一种限制私人购买汽油的智能卡,以打击汽油走私。事实上,早在2007年,伊朗就为了防止走私启用了这种智能卡,该卡可以监控司机的用油情况,而普通驾车人每天凭卡只能购买180升汽油。伊朗石油产品分销公司透露称,目前这种智能卡还没有设置每天购买汽油的上限,同时,重新启用智能卡也“不意味将出现燃料配给或油价上涨”。

伊朗民众走私汽油让伊朗官方“烦恼”,而伊朗原油的“走私”也同样让美国苦恼。在过去的惩罚性措施期间,载有伊朗原油的油轮就曾运用各种手段躲避官方的追查,其中就包括更换标示国籍的船旗、关闭无线电讯号等手段。这惹得美国十分“不满”。而为了让“禁油令”执行得滴水不漏,美国也开始与民间企业合作,出动卫星追踪与大数据等最新技术,监控着伊朗邮轮的动向。

伊朗总统此前曾多次“放话”称,伊朗将继续出口原油、打赢这场“经济战争”,但现实的情况是,在美国不断推进惩罚措施下,伊朗经济状况已经明显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货币贬值等状况让伊朗国内经济和伊朗民众承受不小压力,就算伊朗官方如今仍信誓旦旦,但无法否认的是,伊朗经济的凛冬恐怕已经到来。

关注【金十数据】,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财经大事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