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

  中国人式的“赶”是看得见的

  早起一天开始,赶着起床收拾出门,赶着吃早餐,赶着不迟到,赶着干活,赶着回家,赶着挤地铁挤公交挤人,赶着买东西付款插队,赶着看电视快进,赶着点睡觉,赶着生活

  为了让朋友圈更丰富,我们不断的发现新事物,网红面包、茶、餐厅店,网红旅游地点打卡,新出的戴森卷发棒打卡...殊不知,现在连发量都保持不住却还想要发型简直可怕

  为了让自己减少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我们不断的研究新产品,自动刷碗机,自动送餐机,自动提货丰巢,动车高铁磁悬浮列车,3D打印,学习加快倍速,所有的广告都在提前预热,每年增加的新的节日新的产品不胜枚举,为的就是赶这一波而不耽误下一波,所有的营销字眼就是“快,很快,更快”,是真的很快,殊不知,快的我连某宝今年的双十一活动——团队PK都看不懂,这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让我去点赞,可是我根本不想打开APP啊,是我老了吗?

  为了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付出了什么,享受到了什么,我不知道,只是在奔波之后安静的片刻思考,我是否只是跟着大众在做常人一般的事情而形成的甚微的流量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来北京,北上广深一类城市,发展的迅速我们都快想象不到了,但是我也只是生活在其中的平凡的打工者。在我的家乡,没有这么多的“赶”,也许只是“前面的不要插队,结账请快点,那个人怎么突然超车不提醒,去机关开证明、去银行办事阿弥陀佛只求快一点......”,北京可能是更多的“超前的”赶吧...我一方面享受快速带来的乐趣和享受,一方面憎恶因为快而无法让人沉淀心气所体会到的痛苦,嗯,很像双子座。

  从来没有人跟我说,年轻人,慢一点。

  小时候,老师让我参加跑步比赛,在旁边为我加油助力,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跑快点”

  回了家,父母报名各种二课堂,说让我比别人多一点的技能,这样能在选择班干部、以后从事的行业能比别人更快的“被选择”

  到了大学,很多人开始报名考各种考试,一时间仿佛所有人都在备战考研、会计、计算机等热门考试,他们跟我说“快考吧,身边人都在考,你不考你最弱啊”所以随波逐流;

  如今投入工作,发现,除了学习其他都没什么作用。但是,什么是学习。

  是我不停的考各种证书附加于一身,显得我很有成就感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是我不停的参加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从不停歇,显得我生活经验很丰富却没有实实在在可以承载的技能?

  是我看一本一堆的书籍,不停的积淀,显得我很有文学素养高素质却连跟人打交道都不会?

  不,是我想要一个过程。

  我希望我可以慢慢的考专业证书,不贪心不迷茫,通关的是我可以用得到的,而不是别人看到的“考证大户”的成就感。

  我希望我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去跟不同的人接触,去体验生活不宅在家,然后我可以保持初心的基础上不走偏仍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我希望我可以博览群书,去阅读不同的文化,丰富自己的头脑,然后我可以将书中学到的用于生活,在生活中的经验融于书中而给予更大的启发,当我回过头来再看一遍,又是另一番人生。

  我希望我可以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慢慢的找到自我,慢慢的以独一无二的我活出自己,反而可以更迅速的适应和接受生活带给我的任何事情,而不是因为世界快才让我快。

  所以我想要我的考试慢慢来。

  学习是一件需要兴趣爱好做引导的,所有人都愿意先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毋庸置疑。

  我是一名法学专业学生,自是喜欢法律的种种,所以考试,是我实现兴趣的一个跨越点,它只会让我更加贴近法律,让我更加投入,所以我得早一点开始,慢一点进入,缓慢吸收,而不是着急快速消化,我并不是考试机器。

  当然,你也不是。

  现在准备考试,你说早不早。

  可是你说法本生大一就已经开始学习了,会不会更早?

  不会。

  他在引导你,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引导你更加喜欢你所选择的专业,为的就是让你提前适应,提前理解,深入研究,无法自拔,自然而然的就该考试了。只是堂考试而已,之前的基础都打好了,稍微训练一下就通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应届生通过率很高的原因。

  非法本现在准备考试早不早?

  不早。

  法本的已经有了三四年的基础,没有基础的是不是更应该提前入手?所以很多提前准备的非法本零基础通过率仅次于法本应届生。

  二战的同学现在准备考试早不早?

  不早。

  为什么需要二战,怕是之前基础和体系没有打好,是不是需要更多时间来纠正之前所学,来构造一个新的更符合考试的思路。

  早一点是让自己慢一点,慢一点是让自己更深一点。

  我喜欢能够这样想的自己。

  你们呢?

  独角兽楼老师

  早报名

  早学习

  早过关

  长按添加我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