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口岸上时下较流行的欧洲车型,接下来我会进入驾驶室,带大家了解一点俄罗斯卡车司机的生活。

毕竟与俄罗斯司机沟通有障碍,而且我在-20℃的低温已经站了四个小时有余了,本来满格的电量在低温下随时有自动黑屏的风险,将充电宝的电量补充完毕后走进关口不远的停车场。其实从检查站到关口有一段距离,隔着栅栏旁边的“雪道”才走到此地。听说,下一次再来绥芬河可能就不能再进来拍照了,因为现代化的堆场马上建设完毕,管理会更加严格。下午1:30关口开始放行,很多车机器都是轰鸣声不断,随时驶入俄罗斯境内。绥芬河受经纬度的影响,3:30就天黑了,趁着太阳些许的余晖抓紧选择几个合适的车型,分别告知车主来意,去车上一睹俄罗斯卡车司机的风采。

进入的第一辆车是一辆依维柯,依维柯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转瞬这个意大利著名商用车制造品牌已经在中国这片沃土扎根30年有余。眼前的这部IVECO-STRALIS车型为第二代版本,欧洲时下最新款为HIWAY车型。STRALIS车型于2002年正式推出,其取代了EUROSTAR和EUROTECH两款车型,具有里程碑意义,2007年STRALIS对其驾驶室外部造型做了中等改进,所有型号车型均采用手动或者自动变速箱配置,发动机根据载重需求分别开业选装1:Cursor 8, 7.8 l capacity: 228-265 KW (310-360 PS) 2: Cursor 10, 10.3 l capacity: 309-331 KW (420-450 PS) 3:Cursor 13, 12.9 l capacity: 368-412 KW (500-560 PS)。眼前这一款黑色STRALIS为2007款,发动机为Cursor 10L机型,最大马力450P。

俄罗斯卡的欧洲卡车基本前桥都装配了385尺寸的轮胎,虽然抓地力等方面优于295尺寸轮胎,但接触面积大的同时,摩擦阻力也增大油耗相对增加。

这部车停靠在最前面,随时有发车的可能,见此情形慌张拍了几张,不过内饰大体情况都拍到。卧铺为双层设计,从上排卧铺宽度接近1米,对比其竞争车型已经非常舒适了。STRALIS的车顶设计为弧形,这样便于减小风阻,而且便于行车时的通风。高顶位置的前部为容积很大的储物箱,值得注意的是往返绥芬河的俄罗斯驾驶员很多都是一人一车,该车足够满足驾驶员的日常需求。

主驾驶后面卧铺侧面位置还有一个14寸左右的MP5影音显示屏,要知道往返中国的司机很多要在车上过夜,提前等待次日早上通关,所以加装这一设备可以增加夜晚乐趣。卧铺后面司机特意装了放置毛巾的架子,看着颜色和风格极有可能是中国制造。

当时师傅正在打电话,也不便于近距离拍摄仪表盘的基本样式。但可以看到方向盘为四辐式,驾驶座旁边有挂档杆。还可以看到主驾驶上部还配备有电话,不知还能否工作。

中控台为棱角设计,虽然不如海湾式造型流畅,但实用性丝毫不会逊色。主驾驶一侧中控台可以放置茶杯及其他杂物,副驾驶位置还有空调出风口,十分简洁。

ACTIVE SPACE的中文含义为:活动空间的意思。意味着该车驾驶室拥有大的活动空间,的确采用的平地板设计,虽然地板中间部分稍有凸起,却不会影响驾驶员的生活空间。

前挡风玻璃上挂有俄罗斯风情的窗帘,中间的倒三角装饰上为依维柯的LOGO,可见车主十分爱惜车子。

眼前这两部FH车型,看到白色司机在车上于是很有礼貌的前去询问能否上车,司机微笑点头,即刻上车上感受了一下。FH系列车型1993年上市以来,历经4次换代,数十次技术改进,以强劲的势头在欧洲重卡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由于光线的原因,照片有些盲区,不过还是能够看到方向盘,他可以根据个人驾驶情况进行调整其角度。虽然历经数次改款,FH这款车型依旧保留着圆润的海湾式中控台造型。

比起依维柯的车主,可以看到这位车主对卡车文化的忠实度更高,画片上为各个年代的车型,顿生历史回眸的感觉。仪表台中上部的杯架可以放置两个茶杯,10多年前的精湛设计堪称完美!

之前对香港的在售的欧洲卡车有所了解,当地很多车辆都没有配备双层卧铺,即便是高顶双卧车型也是如此,主要是考虑到短途运输的缘故。而眼前这部FH车型(生产年份2005-2008)不仅具备了双层卧铺,而且在卧铺上面还有一个2.5米宽,近1米长的“三段式”储物格,这样大大提升了驾驶员长途行车的需求。

与之相对的主副驾位置上部还有一个三段式的储物格,空间非常大,足够驾乘人员的生活需要,而且还有电动天窗、集成电话扬声器和麦克风与多功能方向盘。难道储物空间巨大,操控方便就是VOLVO卡车保有量居多的原因吗?其实原因并非如此,从修理厂师傅了解到,相比于其他欧美车型其综合稳定性较好,电路系统故障率低,配件价格也低于其他欧洲车型,才是沃尔沃卡车在俄罗斯流行的真正的原因。

透过玻璃能看到“美女”,其实很多车辆外面都贴着各色的图片,而且都具有很鲜明的文化特色。

车门标有440P,Euro5的字样,可以断定此车为2007年-2008年的产品,因为2007年沃尔沃推出废气再循环配置,VGT涡轮增压器。尽管没有颗粒过滤器,不过已经领先当时其他竞争品牌了。

进入的第三辆车,是在修理厂遇到的一部弗莱纳长头卡车,当时司机师傅正与修理工一起保养挂车车桥,所以趁机向师傅寻求参观驾驶室的机会,热情的俄罗斯司机很愉快的答应了。

通过网上大量的资料查找后得知此车为弗莱纳-FLD120车型,生产时间为1993-2001年(停产时间不确定)。而FLD112车型曾经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某集团服役,长头短轴距并采用日间驾驶室。据了解该款车在北美洲1995年8级别牵引车销量中排名第一,客户可以选择“Condo”高舱和70英寸卧室Raised Roof Sleeper Cab”平顶舒适型卧铺低舱。该车将司机的工作场所、休闲场所都被重新设计和改善,因司机每周累计驾驶车辆时长为40-60小时,车内高度适中、空间巨大、功能多样并且为完全的平地板。美国的铁路运输网络远不及公路运输网络的覆盖率高,公路运输作为各州之间的物流媒介,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FLD-120的出现在弗莱纳长头卡车制造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将“运输“这一简单不过的词语赋予更多人性化的寓意,还大大提升了洲际运输驾驶员的舒适度。

非常幸运的在网上找到了FLD-112/120卡车的宣传页。

十二年前,国产的解放曾经出过一款超长驾驶室的长头卡车,但与之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该车原厂出产就是蓝色的,包括底盘骨架也是同款色调。该车可以选装扰流罩,不过资料中显示美国很多平顶FLD-120车型都不带这一配置,基本上客户都选择更为宽敞的高舱驾驶室。而且车身很多部件都采用镀铬式样,例如脚踏板,反光镜以及大灯外衬等。

下面是国外网站找到张经典照片:

国内的机修师傅说此车进行基本保养,刚刚给发动机换完机油和空气滤芯。虽然是一部美国车,但血液里早已流淌着中国的点滴。

车门下面还有饱经风霜的FREIGHTLINER字样,师傅说这部车是1997年生产的,至今已经服役21年有余,并于2008开始中俄跨境运输业务。

轮圈为铝合金制,轮胎尺寸为385,横截面的确很宽。从此位置还可以看到蓝色的底盘,不知道是否为当年的私人定制车型。

师傅说:这款发动机为康明斯M11型发动机,最大马力340P,变速箱为富勒10档箱。这款发动机很少由出现机械故障的,只要定期保养还可以再继续使用。交谈中还得知,近两年俄罗斯会严格车型年限使用标准,服役超十年以上的车型面临退役的风险!

空滤设计再发动机上部,M11的火红字样十分显眼,缸盖采用整体式设计。

方向盘为两幅设计,没有多功能按键,但仪表盘整体布局十分紧凑,在不妨碍驾驶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其他基本的车辆操控。仪表盘由横纹路的木板为基础,将各种部件一一镶嵌在内。

副驾驶为机械式座椅,驻车或者行车时,另一位驾驶员可以在后排宽敞的卧铺休息。

车顶用黑色的皮革包裹,历经20多年没有发生褶皱,不知驾驶员会不会按时保养才达到这种效果。驾驶室车顶前部还由一个行车记录仪和有线语音传呼机。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该车为纯平地板驾驶室,驾驶员进出卧铺十分方便。

进入驾驶室可以看到宽敞的卧铺,就后排卧铺空间而论,目前只有三一出品的英杰版可以与之相媲美。

卧铺上还配有电视,满足驻车时的消遣。卧铺侧面还有一个小置物架,恰好可以放置俄罗斯人喜欢的“倍甜”果酱和生活用品。

美国卡车的悬挂基本都是将钢板与空气弹簧完美结合,即便是进入国内的新款车型也采用这用形式,将舒适性与承载能力完美结合。底盘采用单层的轻量化设计,大大降低车头质量。

从相关资料中得知驱动桥为美驰车桥,主减速比为3.90.适合美国洲际运输的路况需要。驱动轮毂也是铝合金制,而且轴头外部还有镀铬的面罩十分美观。

好了,由于天气寒冷,就找了三位俄罗斯卡车聊了下,本文也主要是以照片的形式来介绍俄罗斯卡车内饰的基本情况,通过区别寻找人性化的共同点,同时也让大家见识下异国卡车司机的生活方式,从而对全世界的卡车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图文:BOVA33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