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怎能成长”

  ——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生专业实习总结、表彰大会暨2016级本科生专业实习动员会议

  

  今天下午14:30,在三楼报告厅隆重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有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小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周茂君、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小组指导老师、系主任冉华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小组指导老师、副院长洪杰文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办公室主任刘思维。

  首先,由实习小组组长周茂君老师介绍2015级本科生专业实习情况,分别从地域分布和实习单位的情况进行介绍。通过数据,周老师分析了2015级专业实习的特点,从趋势上看,学生们实习单位的类别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他提到专业实习中仍存在不足,希望2016级能够有所改进,更好的配合好学院的安排。

  紧接着,冉华教授宣读了学院表彰决定,对2015级胡青山等38名同学授予“优秀实习生”的称号。由洪杰文副院长、周茂君教授上台为“优秀实习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在2018年专业大实习中,我院2015级各专业学生凭借着出色的专业知识功底、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专业实习任务。接下来,来自各个专业的优秀实习生代表上台汇报实习情况,并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实习经验。

  来自新闻学的李龙腾在北京的界面新闻进行实习。在汇报中,他分享了自己在实习中从生活到写稿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随着工作的深入,他逐渐成为了一名熟练工,也笑称自己是“血汗工”。他建议2016级的学弟学妹们要有专业的态度、学习的心态、深度的思考以及可调节的情绪,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

  张鸣鸾与大部分同学不同,她选择了国企——广州医药海马品牌整合传播公司。身为广告设计专业的她,却在工作中遇到了一镜到底一刀不剪的要求。她认为挑战意味着成长,而她在不断的寻求挑战。她说道:“宁愿是零级ssr也不做满级n卡”。她用自身的经验告诉大家,要专注眼前事,在乎你自己。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晋凡舒从学院安排到北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实习。在她实习之前,很难想象到她在广播电台实习中做的最多的事情竟然是剪视频,但因此也作出了许多优秀成果。同时,她也分享生活中与老师亦师亦友的状态。她提醒学弟学妹们,要做个有心人,有个好心态,懂得有意识地学习,并且多说“我会”、“我可以”。

  在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实习的广播电视专业的陈爽开篇点题,让大家在选择实习单位前一定要确定自己的目的,为自己的未来服务。接着,她详细的介绍了央视社会新闻部的每一位导师的特点,因为导师决定一切。最后,她向大家“唠叨”道,工作一定不能等,一定要保持微笑,并学会利用一切资源,最重要的是懂得释放压力。

  网络传播班的桑姗姗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她的分享主题是《有情怀的人,我劝你勇敢》,劝大家不要考虑太多,想做什么就去做。她展示了实习过程中与同学、同事和老师的合影照片,从而介绍自己实习过程懂得的四个道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怎能成长”、“氛围永远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和“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同样是在北京实习的广告学的张毓婧在北京三人行广告公司进行实习。首先,她介绍了三人行是一间专注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公司。其次,除却模式化的工作外,她独立负责了媒介动态双周报,尽管开始的效率很低,但是熟练后只需四个小时就能完成。最后,她提醒大家,要注重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积极调整心态,勇于提问,勤学多练,敢于尝试。

  实习经验分享后,洪杰文副院长给2016级的学生们做了实习动员。他提到,通过分享可以感觉到,我院的师兄师姐们对师弟师妹们一直以来都十分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他详细讲解了2016级即将填写实习志愿表的要求,尤其强调了我院在鼓励学生到中央级单位实习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最后,他希望2016级的每一位学子都能够有自己清晰的目标,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

   时间是匆匆的,转眼大三实习即将到来,未来有太多的未可知,但把握当下,规划未来却是一个需要好好把握的过程,衷心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实习分享会,清晰自己的目标,并朝自己所追求的方向努力前行。

  文字 | 珞新传媒 刘山山

  图片 | 珞新传媒 叶芃

  运营 | 珞新传媒 谢雨村

  审核 | 珞新传媒 曾文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