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记者在太平坝乡民俗歌舞演艺厅见到了林登安和他的艺术团队时,他们正在紧张的排练节目,准备参加重庆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群众文化展演。听闻林登安要发展民俗风情演艺,太平坝乡党委、政府领导对此大力支持,为全方位挖掘太平坝乡的民俗文化,林登安和他的艺术团队冒着严寒酷暑到该乡下坝、凤凰、双流坝村等地进行素材收集、整理。

核心提示:

他是生长在大山里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从小就酷爱音乐和迷恋舞台,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通过拜师学艺和刻苦练习,他带领三十多位民间艺人组建艺术团,精心创作了大型原生态情景剧《梦幻太平》,历时近10年,久演不衰,堪称奇迹……

林登安:从大山走出来的草根艺术家

每年夏天的晚上,坐落在重庆丰都县太平坝乡场上蒙古包内的民俗歌舞演艺厅总是座无虚席。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大型原生态情景剧《梦幻太平》拉开了序幕,瞬间便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掌声喝彩声起伏不断。

坚持:为梦想走出大山的山里娃

与一般农村题材相比,《梦幻太平》没有只局限于种植大棚蔬菜、发展烟叶果树、开办农家乐等惯有和常见的场面,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这场由当地33位农民自编自导的节目。《梦幻太平》包括了《石工号子》、《印象农耕》、《砍柴舞》、《背盐汉子巴盐路》等9个节目,演出时间近3个小时,整场演出把太平坝乡的山乡历史、自然面貌、生产劳作、民俗风情等场面艺术性地搬上了舞台。

在这个可容纳700多人的蒙古包剧场,场场满座,人气爆棚。无论是本地的村民还是外来的游客,对这场演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梦幻太平》从2010年7月17号开始首演一直持续到现在,时间长达近10年,久演不衰,堪称奇迹。

林登安: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艺术家

林登安团队接受采访

《梦幻太平》的总编导是47岁的林登安,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谁也不会想到仅念过初中的林登安带着他的艺术团队创作出了气势磅礴的《石工号子》大型舞蹈,感人肺腑的《老家的老爸老妈》等作品。林登安和所有演员一样,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只是从小就酷爱音乐和迷恋舞台。

就一般情况而论,从小就酷爱音乐和迷恋舞台的林登安,应该选择到城市去寻求发展空间,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他却选择了并不富裕,且相对闭塞落后的家乡发展到底是为何?

近日,记者在太平坝乡民俗歌舞演艺厅见到了林登安和他的艺术团队时,他们正在紧张的排练节目,准备参加重庆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群众文化展演。面对采访,林登安首先打开了话闸子。 “5岁的时候看见哥哥拿着一根笛子吹响悠扬的乐曲,心理好羡慕。在哥哥的鼓励下,我也开始鼓着腮帮吹笛子。刚开始完全吹不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加上哥哥的指导,6岁的时候我就可以吹简单的歌曲了。”林登安回忆起儿时故事,满是骄傲。

林登安: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艺术家

排练节目

初中毕业后, 17岁的林登安当上了武平镇中心校的教师,主要教体育。但他对音乐的追求没有停止过,在当老师的一年时间里,自己找书籍学会了五线谱。“无论干什么工作,我心里都有个音乐梦,最想干与音乐有关的事情。”林登安说。

艰辛:爬山涉水收集民俗文化组建艺术团

2009年,太平坝乡政府招聘林登安为驾驶员。太平坝乡风光秀丽迷人,当地政府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林登安灵机一动,何不趁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把当地的民俗文化推介出去呢?说干就干,林登安和本地村民黄龙阳、董泽民、王天淑、黄在秀一起组建了民间艺术团。

听闻林登安要发展民俗风情演艺,太平坝乡党委、政府领导对此大力支持,为全方位挖掘太平坝乡的民俗文化,林登安和他的艺术团队冒着严寒酷暑到该乡下坝、凤凰、双流坝村等地进行素材收集、整理。

林登安: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艺术家

重庆洋人街为观众表演节目

“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大家非常辛苦。有的时候,中午饿了就到老乡家蹭一顿饭,然后继续工作。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素材的真实性、准确性,努力把真正的太平民俗风情挖掘出来,并呈现在观众面前。”艺术团成员黄龙阳说。

收集、整理的民俗文化包含了土家族、苗族两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有山歌、情歌、民歌以及砍柴舞、回马车等节目。素材收集整理工作完成后,林登安和艺术团成员一起便马不停蹄地扩建艺术团。他们在当地召集22位表演人员加入艺术团,加紧排练。后来艺术团表演人数增加到33人。

“艺术团演员都是当地农民,演唱还好,对歌曲都很熟悉。在舞蹈上,演员们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排练的时候十分吃力。”艺术团成员董泽民告诉记者。尽管如此,但舞蹈演员排练时十分认真,也非常辛苦。在近4个月的排练时间里,舞蹈演员们早上8点钟就按时到场,每天坚持排练8小时以上。

林登安: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艺术家

震撼人心的舞台表演

“那四个月的时间里大家确实非常辛苦,一天到晚都是排练,直到大家觉得满意为止。有的时候要一直排练到凌晨12点才回家,排练下来,有的人都瘦了好几斤。”艺术团成员王天淑说。

愿望: 创作出更多乡土气息浓厚的作品

“小时候经常和父亲一起上山打石头,听着父辈们喊着整齐有力的劳动号子,当时就好崇拜。在以后的生活中,那种打石头的声音时常萦绕在我耳畔,一直也很想创作这方面的歌曲。”为了让《石工号子》更贴近生活,林登安和他的艺术团队从附近的乡镇找来很多打石头的工人,让这些工人喊着号子,甩开膀子打石头。

“这些工人卖力地打着石头,我们现场感受他们劳作时的那种奔放,那种充满乡土气息原生态的号子,从而找到了很多灵感。通过几天努力,林登安创作出了精品《石工号子》。”艺术团成员黄在秀说。

林登安: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艺术家

节目表演丰富多彩

“太有震撼力了,让我回到了儿时的记忆,音乐也很好,很有感染力,现场感非常强,值得一看。”听了《石工号子》的观众冯晓蓉激动地说道。

前年由林登安自编自导的的《老家的老爸老妈》登台演出后,反响很是热烈,很多人都边看演出边流泪。“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声,唱出了很多孩子的感受,每听一次就会热泪盈眶。”谈到演出的《老家的老爸老妈》这首歌时,原太平坝乡党委书记陈晓春说。

谈到在创作《空巢老人留守娃》时,林登安眼里有了泪水。他回忆说,2015年冬天的一天,他出差回家路上,看见一小女孩在屋檐下边做作业边问爷爷奶奶:“要过年啦,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小女孩的话触发了这位农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林登安:从大山走出来的农民艺术家

大气磅礴的石工号子

回到家后,林登安很快创作出了这首既充满乡愁思念,又有对社会问题思考的作品。 “我想创作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过去,了解民间艺术。”林登安说。

“原生态大型情景剧《梦幻太平》推动了我乡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林登安的团队在促进民俗风情演艺的完善,以及太平民俗文化的推介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太平坝乡党委书记刘元伟表示。

文 记者 蔡昌怀 特约记者 舒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