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对“摩的”的爱恨纠结这些年,对“摩的”的爱恨纠结这些年,对“摩的”的爱恨纠结

摩的是独立于制度规定之外存在的出行服务,它们没有交通部或其他政府部门颁发的运营执照,即它们是不合法的存在。但是日益拥堵的交通,和出租车服务供应缺乏的市场状况,给了摩的这种受制于交通拥堵影响小,又能补足市场需求空缺的出行服务以生存空间。即,它们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其实关于摩的的状况,我们平时主要是聚焦于三个方面:存在的合法性、服务的安全性、和要价的合理性。其中存在的合法性和服务的安全性今天我们不做讨论,既然摩的这种东西已经存在了,肯定有其合理的地方,至于它的合理性能不能被现行法律所认可,这是个复杂且牵扯范围甚广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法制、经济考量等进一步考察才能做定论,因此我们今天不做讨论;而服务的安全性,则是一个技术问题,是在法制正当性确定之后,整个交通规则、摩的标准、司机资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适配和调节的技术问题,现在情况下如果你对安全的担忧大于你对摩的的诉求,你根本不会考虑接受这种服务,所以今天这个话题我们也不做讨论。我们今天主要站在市场机制、经济考量的角度,去分析摩的这种出行服务的要价合理性问题,这也是接受摩的服务的人们最爱恨纠结之所在。

这些年,对“摩的”的爱恨纠结

我们之所以对摩的又爱又恨,有纠结,主要是因为上文提到的:爱是因为摩的能在交通拥堵我们又急着赶路的时候,相对有效的为我们提供出行服务,一方面摩的是两轮的,受交通拥堵的影响肯定比四轮的出租车和公交车要小,因此它能带我们相对快速的到达目的地;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出租车提供的出行服务很难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像急着打车但满大街看不到空车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我们爱摩的;恨是因为,在我们急着打车的时候,摩的司机经常乱要价,他们的要价经常虚高,如果选择乘坐的话有种被宰了一刀的感觉(况且内心里很多人觉得摩的不具备合法性,还要高价更觉得不合理),而站在原地和摩的司机讨价还价又费时费神,因此我们又很恨这个摩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爱恨纠结,经济问题我们就用经济分析。首先,我们对摩的是存在需求的,不然摩的这种服务就不可能有市场,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有摩的需求的人们的纠结点主要在成本问题上,即我们既想享受摩的服务,又不想付出高成本,或者说不想为价格虚高的服务买单,因此既然价格虚高,就证明不接近市场应有价格,讨价费事不讨价吃亏,这是我们的纠结。其次,我们分析经济问题不能只分析一端,我们不仅要明确作为消费者这端的问题所在,也要分析作为服务者的摩的司机的经济考量是怎样的。昨天我们讲了成本这个话题,提到了做选择要依靠基本成本去考量,对于摩的司机而言,接一单活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大概有这几种:1、有可能被交警抓到,将面临扣车罚款的代价;2、拥堵的时候,可能拥堵的情况随时结束,现在不要高价,可能就没机会了;3、由于自己的服务不具备合法性,大部分人不认可,自己获得一个客户的机会比出租车司机低,因此要在一单上赚够利润(如果把摩的当主业这种机会成本更高)等,具体那种情况是机会成本,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言,比如严打期间第一种情况就是接一单的机会成本,上下班高峰期间第二种情况就是机会成本,半夜出租车空车满街跑的时候第三种就是机会成本等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判定摩的司机接单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整体而言,摩的司机面临着比较高的机会成本,而原因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太高,及风险太高。比如高峰期的情况,出租车司机有计价表,堵车的时候他的计价表还会计费,就会弥补他在等的时候可能拉到别的生意的机会成本,出租车的成本和收益是受到市场动态调节的;而摩的司机要价一般都是估价,一口价,没有动态调节的机制,如果高峰期还按平时价格要,他可能错过其他急着走愿意出高价的生意,也可能堵在路上一单活浪费太多时间没法接别的生意等等。摩的司机的市场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面临着比较高的机会成本,所以他们一般喜欢乱要价,价格报的虚高。

这些年,对“摩的”的爱恨纠结

我们上门说这么多,不是为摩的司机乱要价辩护,也不是通过解释现象的存在而强调其合理性。既然交易双方都有很大的不满意,(消费者感觉市场价格太乱,摩的司机有各种高机会成本),就说明市场有不合理的地方。当然我们前面讲到过,今天我们不讨论摩的存在的合法性,理由我们说过了。但是我们假设如果摩的存在是合法的,那么就会让摩的师傅面对的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那么他们的机会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价格会被供需调节到合理稳定的水平,对双方的不满意都会有缓解。

这些年,对“摩的”的爱恨纠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