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烟台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资料图)(李刚/摄)

胶东在线11月21日讯(记者 焦东)20日,鸿篇巨制《烟台改革开放实录》正式出版。全书660万字,记录了烟台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40年来,烟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从传统农业地区到现代工业城市的宏伟跨越;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一城”到“多城”的历史嬗变;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小康社会的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产业升级 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工业

改革开放加速了烟台工业化进程,真正使烟台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40年前的烟台以农业为主,197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5.8亿元,农业和工业占比分别为45.3%、30.5%。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550亿元,一产占比6.5%,二产占比50.1%,三产占比43.4%。产业结构得到极大优化。

40年来,大企业、大产业成长迅速,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6家,形成了汽车制造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1.1%。转变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展现出美好前景。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烟台先后荣获5届全国文明城市、7届全国社会治安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大幅提升。

领全国之先 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的40年,是烟台持续改革创新的40年。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影响全国的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烟台一度开创改革先河、引领社会风气之先。

40年来,烟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从“家联承”到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从首创乡镇企业“胶东模式”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从较早实现农业零税赋到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从“万名干部下农村”到生态文明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发展路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烟台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首开先河,逐步形成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在山东省内率先推行“三房合一、租补分离”的住房保障新模式。涵盖低保、养老、医疗、就业和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创新中起步,在发展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医药卫生、教育、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以及财政、科技、文化、价格等领域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务和人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70万人。2017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7家,居全省首位,累计实现融资728.7亿元。全市普通高校达到10所,引进建设国家级科研院所6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5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40年来,烟台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到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控制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 烟台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

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具备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四大整车生产工艺,图为车身车间的焊接机器人(资料图)(李志勇/摄)

更加开放 与全球200多个国家贸易往来

改革开放的40年,是烟台大踏步走向世界舞台的40年。

开放之初,烟台市外贸进出口从0.24亿美元起步,2017年达到3077.6亿元,与全球20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全部建立经济贸易往来。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由1户发展到10000户,全市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达到31户。

从1984年引进第一个7万美元外资项目算起,到2017年底,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烟投资1.4万多个项目,实际分别利用外资超过342.3亿美元,其中仅世界500强投资企业、项目总数就分别达94家和138个。

“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全市已有400多家企业在6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开展境外投资与合作,一批以境外资源开发为主的骨干企业迅速崛起。

烟台成功举办了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等系列大型国际会展活动,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2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开放的烟台不断融入世界大舞台。

日新月异 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蜕变

40年来,烟台功能区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化率60.4%,中心城区载体功能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由1984年的27.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5年的316平方公里,人口由41万发展到185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成果丰硕,龙口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中的低碳试点示范城市。莱州沙河等15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10个省级开发区和一批特色经济园区,把县域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建成投用,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50.30万人次;发展起了以烟台港为龙头,以蓬莱、龙口、莱州等港口为主干的现代港口集群,以机场、铁路、港口和高等级公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建成,烟台成为中国沿海南北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贯通日韩至欧洲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

“三大件”换代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

40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开放初期的456元增长到2017年的418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开放初期的161元增长到2017年的18051元,人民生活跨越了“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

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换代,由“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电脑、汽车、商品房”。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加,城市由开放初期的人均5.6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34.78平方米,农村由15平方米增加到37.99平方米。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应届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先进的理念、包容的心态、时尚的品格、现代的元素更多地进入了烟台市民的现实生活。

40年来,烟台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扬帆起航,谱写了烟台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同改革开放前相比,今天的烟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活力极大增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更加宜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市上下政通人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