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揭阳北门和汕头等5个码头和港口,。南下可通过汕头港出海,而北门码头恰好处于。

潮汕地区的韩江、榕江流域通航条件十分优越,

因此历史上也哺育了不少的码头和港口,

带动了沿岸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这里我们列举了潮州意溪、龙湖、澄海樟林、

揭阳北门和汕头等5个码头和港口,

回望前人从此下水、出洋打拼的岁月。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里坐船?码头和港口还真不少

(潮汕历史上各码头港口分布情况 小编注)

1 铁路上的意溪码头

古代的意溪码头处于韩江东岸,

与潮州府城隔江相望。

意溪历史悠久,唐代以前是泽、渚荒凉地带,

鳄鱼肆虐故有"恶溪"、"鳄溪"、"鳄渚"诸称。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

"恶溪一名鳄溪,亦称意溪,即韩江之别称。

相传韩愈刺潮,鳄鱼为害,称鳄溪,韩愈驱鳄,

鳄鱼南徙大诲,称意溪,村以溪为名。"

意溪的地理条件相对比较优越,

又由于东北与饶平、文祠和归湖交界,

东南与磷溪一带毗邻,

自古以来水运发达,是广东、福建、江西24县

杉、竹、木集散地,

逐渐成为潮州韩江流域比较重要的码头之一。

据载,修建于清末的“潮汕铁路”,

除了在潮州府城设立始发站之外,

还有铁路支线直达东岸的意溪码头,

其交通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里坐船?码头和港口还真不少

(潮汕铁路线路图 图上可见铁路北端延伸至意溪 小编注)

2得天独厚龙湖寨

龙湖古寨的兴起与韩江水运的发展息息相关。

历史上的龙湖寨水陆交通便利,

是它后来成为繁荣的商埠

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里坐船?码头和港口还真不少

(龙湖古寨)

创乡之初,龙湖寨东有韩江西溪,

西临尚未湮没的古彩塘溪,陆路又是通往府城的要道。

周围十里沃土。龙湖恰处于韩江的出海口,

古时陆路交通不便,大宗货物运输多通过水运,

由于龙湖具备水陆交通的特殊位置,

自然而然地成为历史上潮州的物资集散地之一,

16世纪以后,海运业逐步有所发展,潮州后来兴起的小港口如东港、西港、溪东、南陇、东里及沙汕头,共同组成了当时联运的港口群,

其中的西港即是龙湖东南方的西溪出口处,

故龙湖历史上一直是潮州商业贸易十分活跃的墟市。

3“过番”出处是樟林

说到樟林古港,则不得不提起

“红头船”的风雨历史。

樟林古港位于古代的

澄海县东北部,北与饶平、潮安接壤;

与闽西南、赣东南为咫尺之邻;

东北迳通南海,畅达五洲重洋;

其港埠面积约两平方公里,

古时因“遍地樟木,枞灌成林”而得名。

在清末以前,这里海阔江宽,

宋代就已是潮州东部的盐业中心。

明万历年间近海渔业大有发展,

这里迅速成为“渔鲜盈市”的埠头。

樟林开始名播潮州。

清朝开放海禁,沿海各省商贾渔船,来往更加频繁。

因广东商船大桅杆上部及

船头均油红漆,故有“红头船”之称。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里坐船?码头和港口还真不少

当时,红头船队从这里出发,浩浩荡荡,

扬帆远征,成为樟林港的一大特色。

时至今日,人们提到红头船,

仍可以联想到当年樟林港码头上,

千千万万华侨先辈漂洋过海,

远赴南洋及世界各地谋生的情景。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里坐船?码头和港口还真不少

(樟林古港遗迹)

意溪、龙湖和樟林古港属韩江沿岸港口,

而榕江沿岸的码头和沿海港口同样在潮汕航运史上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甚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揭阳的北门码头

和清末中英签订《北京条约》开埠后的汕头港

4 粤赣通衢“火船头”

揭阳北门码头,又称“火船头”。

北门码头是揭阳古时一处重要的客运、货运码头。

榕江航运线西达棉湖、普宁,北抵丰顺、江西,

南下可通过汕头港出海,而北门码头恰好处于

榕江南北航线的关隘处,

古时的杉船和近代的火船(轮船的旧称)

由这里出发与丰顺、炮台、汕头等地往来,

是旧时潮汕西北部人们外出谋生,

以及旅外乡贤、华侨回乡探亲的必经之路。

另一方面,水运交通的重要地位,

使得北门码头历来就是

潮梅乃至闽粤赣间各种矿产和土特产资源的集散地,

从北方江西、梅州一带运来的山货

以及揭西棉湖、普宁一带运来

的特产通常都在这里装卸,

再通过船只发往各个目的地。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里坐船?码头和港口还真不少

(北门码头遗迹和现存的揭阳至汕头船票)

而据饶宗颐《潮州志·交通志·水运》记载,

历史上营运于揭阳北门码头与汕头西堤码头

之间的轮船航线也是近代潮汕内河航运最早开辟的轮船航线。

从清末民初开始,这里开始行驶新式火船(轮船),

火船码头每天有4班载人的火船出发,

4个小时到达终点站汕头西堤,

而汕头也有相应4班火船开往这里,

据小编家中老人回忆,当时每艘火船能载客百来人,

可见北门码头的吞吐量在当时算是相当大的。

5 百载商埠汕头港

相比较以上四个码头和港口,

汕头港的历史是最短的,

然而却也是崛起最快、并且对潮汕地区

经济、文化和政治

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一个国际性海港。

汕头港是中国近代史上

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于1860年开埠。

港口所在的汕头是我国沿海最早设关的口岸之一。

据《汕头海关志》记载,

早在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粤海关成立后,

即在庵埠设立“庵埠正税口”,

后又相继称庵埠总口、潮州总口。

1853年(清咸丰三年),

粤海关在汕头妈屿岛设立海关,称潮州新关,

辖原庵埠总口及其所辖各口。

1860年(清咸丰十年)1月,

被洋税务司控制的“潮海关”成立,亦称洋关,

是近代中国继“江海关”、“粤海关”之后

设立的第3个实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海关。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里坐船?码头和港口还真不少

(原日本驻汕领事馆 今位于金平区大华路)

汕头港北部(今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

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

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的招收都,

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

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

嘉靖年间潮州府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

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

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

雍正年间简称汕头。

清末,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 。

随着沟通国内外的水运航线越来越密集,

汕头港的商业地位也不断提高,

恩格斯就曾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

汕头是“远东地区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汕头港自开埠起就具有较强的国际性,

这种优势是潮汕地区其他码头和港口无法比拟的。

因此,在近代史上,

包括英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列强国家为了

便于对粤东的海运贸易进行控制,

都在汕头港附近设立了驻汕领事馆。

汕头港至今已与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的

268个港口有货物往来,

其航运地位可见一斑。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里坐船?码头和港口还真不少

(百年汕头港)

从以上五个港口出发,

潮汕先民不止可以通过水路到达省城、京城,

甚至可以通过国际航线到达世界各地,

今天遍布全球的潮汕华侨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而事实上,潮汕地区并不仅仅

只有这五个码头和港口,

其他港口,诸如惠来神泉港、潮阳海门港等大港

也都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来源:自圆其说HD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网络,仅做分享交流之用,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于后台联系责编,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