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岚县迎来全国有机旱作农业专家

  

“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大幕拉开

  本报讯(记者 李尚鸿)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2017年出台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为此,山西部署了“2018年行动计划”,并将“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典型”作为2018年十大行动之一。7月28日至29日,岚县第四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大幕初启之际,当地又迎来了“首届全国有机旱作农业科技交流大会”的召开。本次大会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山西省旱作农业学会、山西省名优土特新产品协会联合主办,有来自全国从事旱作农业的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交流研讨。
  围绕“有机旱作农业”这一主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研究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研究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娟玲研究员等17名专家作了精彩报告,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推广总站张玉峰站长作为特约专家到会并作学术报告。张玉峰介绍了山西省机械化旱作农业发展历史,并对近年来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在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项目示范推广上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未来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战场就是山西省东西两山的丘陵山区,领域在重点农作物如杂粮、特色林果业、中药材上,通过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优化农艺技术路线,制定生产技术规范;选型配套装备,制定机械化作业标准;强化学术交流,鼓励专家互动等方式,研发满足山西省特色农业和农艺要求的农机装备,推广节水技术装备,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提高残膜回收及加工处理技术、畜食类污处理技术,攻关自动驾驶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等;生产和再生产全过程循环利用;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商品化;提升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质量,最终实现旱作农业的提质增效。
  在会上,专家与媒体还围绕“推广有机旱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主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本次会议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有力地推动了有机旱作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对进一步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今后几年,我省将布局雁门关、吕梁山、太行山、上党盆地、汾河平原、城郊农业等六大区域,统筹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抓好六大工程20项重点任务建设,着力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生产生态和谐相融、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的有机旱作农业道路,力争把我省有机旱作农业打造成全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