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回归艺术”这是导演李安的期望,他希望能够通过金马奖这个平台,持续促进两岸三地华语电影人对艺术的交流,言论风波过后,显然让这条交流的艺术之路布满荆棘,这次邀请身份认同感极强的导演王童担任评审团主席,或许就是李安为“拯救”金马奖迈开的第一步,无法遏制参赛影片及获奖人的不良言论,那就只好从审核作品这一关抓起。去年,第55届金马奖闹出言论风波之后,今年,国家电影局宣布暂停大陆影片及电影人参加第56届金马影展,杜琪峰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他是香港导演,同时又是第56届金马奖评审团的主席,在大陆和香港电影人及制片方纷纷表态未报名参赛后,杜琪峰的态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去年,第55届金马奖闹出言论风波之后,今年,国家电影局宣布暂停大陆影片及电影人参加第56届金马影展,杜琪峰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他是香港导演,同时又是第56届金马奖评审团的主席,在大陆和香港电影人及制片方纷纷表态未报名参赛后,杜琪峰的态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今天,终于等到杜琪峰的表态,“现因与电影投资方的制作合约所限,提出请辞评审主席工作”,这是杜琪峰辞去第56届金马奖评审团主席一职的理由,对此金马执委会以及李安都表示,对他的处境表示理解,同时也祝福他新作顺利。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杜琪峰是应邀导演李安担任评审团主席一职的,他曾曾表示:“金马奖是华语电影的至高荣誉,对我的电影是极重要的肯定,在我还没拿到下一个奖座之前,我很荣幸能为它服务,也谢谢李安导演的邀请。”如今能在李安的祝福下离去,解脱昔日的尴尬处境,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接手杜琪峰评审团主席一职的是7座金马得主的导演王童,1976年他首度以《枫叶情》获得第13届金马奖最佳美术,1981年转任导演的处女作《假如我是真的》便获得第18届金马奖最佳影片,1983年又以《天下第一》获得第20届金马奖最佳服装设计,1985年更以《策马入林》同时获得第22届金马奖最佳美术及服装设计,之后则凭《稻草人》、《无言的山丘》分获第24、29届金马奖最佳导演,2005年再以执导的《红孩儿:决战火焰山》获第42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同时,他也是日前公布的本届终身成就奖得主。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和杜琪峰一样,王童任职也是应导演李安的邀请,他表示:“不清楚杜琪峰突然退出原因,自己是大约前一周接到金马奖通知,是李安导演通知闻天祥(金马影展执委会执行长),然后给我简讯的,大家都好朋友,李安委托我就一口答应了!”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李安是台湾导演,也是第55届和56届金马执委会主席,他为推进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交流可谓是煞费苦心,去年,拉下自己65岁的老脸邀请到了大半个娱乐圈的大咖人物,并邀请到了“誓死”不再参加金马影展的巩俐,担任评审团主席,本是一场星光熠熠的文艺盛举,却不曾想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让李安的老脸颜面尽失。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他是国际导演,是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得主,也曾获封美国导演工会终身荣誉奖,斩获无数殊荣的他,大可卸下金马执委会主席一职一走了之,但心系华语电影的李安并没有这么做,他多次表示希望能够让艺术回归艺术,共同维持好华语电影的平台。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这次杜琪峰辞职,李安再次为金马奖出面,邀请到王童导演担任第56届金马评审团主席一职,或许,会有很多网友认为,王童本身就是台湾导演,就算李安不邀请他,他也会受邀其他人担任辞职,所以这并不足以说明什么。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其实并不是这样,邀请王童任职,可以说是李安为促进两岸三地华语电影交流新添的动力。说来也巧,在李安邀请王童担任评审团主席一职前,他也曾受王童的邀请担任金马执委会主席一职,王童虽然是台湾导演,但他的家庭背景却与大陆有着生生不息的关联。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1942年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的王童,原名王中和,为了纪念母亲,在艺专的时候画画就用“王童”做笔名,祖籍在苏州8岁同父母移居台湾,王童作为台湾新电影时期成长起来的导演,他的电影映射出台湾居民对身份认同的困惑。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王童表示,印象中最深的一部电影和外婆一起看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当时看完之后两个人抱在一起哭得死去活来,那时候的王童才5岁,影片中情节和情绪一直藏在他心里面,慢慢的生根发芽,影响了他对于社会和历史的看法,尊重历史还原真情实感成为了他当导演的路线。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在台海关系危机再一次爆发的1995年,53岁的王童拍摄了电影《红柿子》,这也是他知命之年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影片中,姥姥的形象召唤出一代人的集体乡愁。姥姥的存在是对过去记忆的保留,而在她身上也映射着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乡愁一直是中国人举足轻重的情意结,以至于有人说过:“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乡愁”。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王童电影中所显现出的身份认同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他通过对政治、历史、社会和心理等几方面的梳理,逐渐打开了一条解决身份认同问题的出口——在承认中国人身份的前提下,正视历史,以家庭为中心有包容性的接纳不同文化间的交融,建构多元文明交织下的台湾人身份。

杜琪峰辞任金马奖,王童应邀李安任职,金马迈出“自救”第一步

“艺术回归艺术”这是导演李安的期望,他希望能够通过金马奖这个平台,持续促进两岸三地华语电影人对艺术的交流,言论风波过后,显然让这条交流的艺术之路布满荆棘,这次邀请身份认同感极强的导演王童担任评审团主席,或许就是李安为“拯救”金马奖迈开的第一步,无法遏制参赛影片及获奖人的不良言论,那就只好从审核作品这一关抓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