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併購,是1+1大於2的合作,目前世茂沒有現金流方面的問題,雙方未來整合的重點應該是企業文化,預計合作細則3月份落地。”1月13日晚,針對世茂集團與福晟集團的最新動態,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世壇在福州長樂機場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

  這個在國內富豪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許氏公子”,行事風格低調,候機的時候並沒有諸多人員簇擁陪同,見到《證券日報》記者等一行媒體,第一時間換完名片遞過來一句話:“來,坐下喝茶聊。”

  與發佈會現場的嚴肅端莊不同,許世壇細緻地描繪了世茂福晟未來的藍圖:“這項合作從開始到現在進行了一個月左右,目前新平臺股東和持股出資比例還沒確定,未來會按照規則嚴格披露。”

  在1月13日下午舉辦的世茂、福晟戰略合作發佈會上,許世壇在發言時稱:“世茂與福晟不存在誰收購誰,是‘1+1>2’的全方位戰略合作,合作不限於房地產開發,還包括物業管理、舊城改造甚至商業辦公等。我們將建立一個新平臺叫‘世茂·福晟品牌’。未來合作的項目都會放在這個平臺。”

  這場由世茂控盤,AMC入局,民營房企接受資源整合的戰略合作,拉開了房地產行業整合大潮的序幕,也折射出時代變遷和行業變革。

  成立世茂福晟新平臺

  世茂集團這個在前幾年頗爲低調的A+H上市地產集團,2019年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大規模併購,成爲地產行業又一個“白衣騎士”。

  在1月13日於福州舉辦的世茂福晟戰略合作發佈會上,宣佈成立新平臺,會後,許世壇、福晟集團董事長潘偉明、世茂海峽發展公司董事長呂翼等接受了媒體採訪。

  “實際上福晟舊改項目利潤是很高的,這是世茂薄弱部分。世茂有一萬多億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在全國前十的開發商裏差不多排第8位。世茂的舊改規模接近1000億元,若加上福晟的4000億元,我們可能就排到第5名左右,補了世茂很大的短板。”許世壇稱。

  根據潘偉明的描述,福晟在大灣區有大量舊改項目,面積接近1000萬平方米,其中深圳前海的一箇舊改項目,面積就達150萬平方米。就在發佈會的前一天,潘偉明還在舊改談判現場,見了2000多名村民,擺了200多桌的宴會席,場面比過年還熱鬧。

  新平臺成立後,將併入世茂海峽公司,由呂翼操盤。

  “世茂福晟由世茂海峽主導,今年預計完成300億元銷售目標,以後到500億元甚至1000億元,權益都算在呂翼分管的世茂海峽公司,呂董去年(尚未與福晟達成合作前)完成了900億元銷售指標,算上世茂福晟接下來應該超過1000億元,這種規模確實是中國最大的地區公司。”許世壇表示。

  可想而知的是,隨着世茂福晟併入世茂海峽公司,世茂集團旗下的A+H股平臺,淨資產和利潤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對於新平臺未來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許世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世茂是新平臺操盤方,我們對新平臺是控股的,持股佔比較高,金融機構信達和東方資產只佔很小的一部分,預計具體的合作細則會在3月份落地,新平臺未來對A股世茂股份和港股世茂房地產港股00813)都有影響,大部分舊改項目併入A股,一小部分商業併入H股。”

  對於網傳的世茂福晟平臺持股比例和出資金額,許世壇對《證券日報》記者給予否認,他表示:“我們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數字出來,現在還有很多工作在盡調環節,未來上市公司層面會嚴格履行披露義務。”

  世茂早已儲備好“彈藥”

  此番世茂和福晟的合作,屬於福建地區龍頭房企的強強聯合。

  “世茂和福晟此次合作將以世茂福晟的新平臺進行,此後福晟在全國的項目,名字前面都要冠以‘世茂’二字了。世茂將全面代管福晟,進行代建和品牌輸出。世茂福晟將由以世茂海峽董事長呂翼爲首的新團隊來全面掌管。”許世壇稱。

  世茂海峽是世茂集團2019年進行併購事宜的主體。在此前收下泰禾、粵泰公司地產項目時,世茂海峽都衝在前面。

  對於福晟資產包,許世壇毫不吝嗇溢美之詞。“福晟現在有1000多億元的資產(可售貨值),還有上百億元的商業以及福建六建,這些可售資產不能用收購資金來衡量。這些舊改項目在現金流和負債上不會‘拖累’世茂,很多項目福晟已經沉澱了5年-6年,我們現在進去是很好的時機。”

  “福晟之前的問題可能是短期的流動性的問題,就是它短期債需要換成長期的債,貴的債要換成便宜的債,我們會配合金融機構一起做這個事,這不是說需要多少錢,更重要的是這個品牌做好。”許世壇在接受採訪時稱。

  一個需要補充的事實是,無論是發佈會現場還是採訪結束後,許世壇臉上始終都是晴天。

  對於世茂集團而言,與福晟集團合作,後者資產包中核心地區舊改項目是重要稀缺資源。福晟的資產包到底價值幾何,世茂需要投入多少財力,成爲關注的核心。

  世茂福晟戰略合作當天,現場來了諸多銀行、AMC等金融機構。《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瞭解到,世茂此前已經獲得了多家金融機構授信。“我們跟世茂合作,資金上已經到放款階段了,第一階段的資金已經到位,金額接近百億元,未來還會繼續。”某金融機構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