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怎么做?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咋占领?农民思想咋统一,群众力量咋凝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明了方向。

四个多月来,光山县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全县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2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2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联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光山落地生根,打通了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光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于最具人气的盛湾公园一隅

固阵地服务群众在身边

官渡河畔,紫水桥南,占地300亩的盛湾公园临河一角,一栋二层小楼掩映在修竹茂林之中,幽雅安静,光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设在这幢小楼之中。

9月29日,上千名干部群众代表云集与此,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当日,联结县城、产业集聚区和火车站开发区三大片区的盛湾公园也开园迎宾。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上台为“光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的嘉宾,全部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和社会各界代表。

“群众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新时代的文明实践者。”光山县委书记刘勇表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央明确强调要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日,光山县槐店乡、南向店乡2个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2个行政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同时挂牌,县乡村三级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上下一体、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照,光山县结合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大胆尝试,不断探索,自始至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位成党的建设、理论武装、学习培训、文明实践的综合性场所和阵地,由县委书记兼任县级实践中心主任,试点乡镇党委书记、试点村支部书记分别兼任实践所、站主任,坚持将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播文明风尚、开展为民惠民常态化服务、助力建设中国智慧之乡实现跨越发展等“六大平台”同步推进。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光山县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对示范点建设提出了有宣讲礼堂、有明显标识、有宣传氛围、有志愿服务中心、有组组通大喇叭等硬件标准和有文明实践宣讲队、有特聘讲师团、有志愿者服务队、有固定文艺演出队、有活动档案资料等软件标准。

为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转正常、活动经常、建设不寻常,他们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乡村自筹一部分、协调整合一部分”多种方式筹措经费,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纳入全县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精神文明创建目标考评,真正实现了政治上有保证,架构上成体系,经费上有保障。

在接受采访时,光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永峰拿出手机,登录光山县新时代文明网络实践中心,依次点击光山新闻、文明典型、志愿服务、文明课堂、中心建设等版块,活动资讯、理论教育、身边典型等一览无余。“群众在哪里,宣传阵地就在哪里,服务群众就要跟踪到哪里,文明实践才会永不停歇。”邵永峰说。

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共同为光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者服务中心揭牌

强队伍凝聚力量解疑难

阵地是基础,队伍是关键。文明实践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队伍素质高不高。

在光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思想理论室、文明风尚室、优秀文化室、科学技能室、方针政策室和法律法规室等一应俱全。县文明办选调3名党员干部,专职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转和活动组织。

10月18日,正在中心值班的陈武拿出档案柜中的志愿者名单说:“你看,登记在册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已经超过120名,他们都是全县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

据光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信海介绍,他们整合各类宣讲和志愿服务资源,划分为政治理论、行业政策、典型事迹、文明礼仪、文艺演出、科普法治等6方面,组建起县级文明实践传习骨干队伍。

“我们从省市文明单位中精心挑选志愿者组成文明实践宣讲团,日常轮流值班,入乡村进社区巡回宣讲。”潘信海说。

8月16日,文明实践宣讲团成立后的首场报告会在县文化中心启动,以“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为主题的宣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

“走上宣讲报告台的都是基层一线干部群众,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的道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自觉性。”槐店乡乡长吴正宇直言,“这种形式比枯燥无味的说教管用多了。”

在文殊乡东岳村村部对面的墙上,“我们是志愿者”公示栏中,清晰地标注着志愿者的姓名、电话和特长等信息,他们中间有退休教师、在职律师、医生,有电商服务员、乡村电工、厨师、裁缝,有农技师、园艺师、理发师、心理咨询师……几乎涵盖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需要,遇到困难只要拨通他们的电话,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阵地建起来,队伍拉起来,服务活动开展起来,这些服务全部都是志愿的、无偿的,引得群众交口称赞。”东岳村党总支书记杨长家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这支志愿服务队,全村群众的大事小情都有人管了,党心民心拢起来了,基层工作也好做了。

如今,光山全县已经建立起各级宣讲队69支,特聘文明讲师200余名,组建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160余支,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脱贫攻坚大决战、学雷锋志愿服务、“红色文艺轻骑兵”建设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服务相结合,广泛开展了“农民丰收节”“我们一起过中秋”“人居环境治理”“助秋收、话脱贫”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60余(场)次,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中秋礼品1200多个,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惠民演出180场(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热爱生活、勤奋创业”的热情。

光山县建起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机构25个

重内容入脑入心人称赞

在盛湾公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楼,刚刚启用的城市书房内,偌大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套55册的《中原文化大典》,四周书架上摆满《习近平用典》《论语故事》等时政、文学、经济、科技、少儿类图书。

“开放不到一个月,这里已经成了读者业余时间最喜欢的地方。”正在书房内整理图书的县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周元紫说。

据介绍,这个城市书房虽然不大,面积仅有100平方米,藏书却已达2000多种,供市民免费借阅,未来还将集阅读、体验、休闲、茶饮于一体。正在书桌旁专心阅读的一位退休老同志兴奋地竖起大拇指说:“真的没想到,咱光山也有这么雅致的好地方。”

“在喧嚣的城市中,让人有一处可以安放心灵的精神寓所,既可以在这里品茗静思,也可以安静地阅读,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文明的洗礼。”光山县县长王建平说,“我希望这样的书房在光山越来越多。”

光山县将道德讲堂、农民夜校、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等资源整合在一起,突出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适用技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时代新风等重点内容,使其文明实践内容既有“规定动作”,又有地方特色,不但群众喜闻乐见,还让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泼陂河镇黄大塘村孙楼村民组是一个只有20余户的小村落,却有黄、李、汪、徐、姚、钟、周等七姓族人合居于此,原本各家房屋低矮破旧,布局上乱七八糟,村民们改变旧面貌的愿望强烈。

2015年年底,在村民黄修运、李兵、周道国、徐风保等人的倡议下,全村每家筹资25万元,推倒了老房子,统一规划修建了25套苏式别墅,围着小村落深挖了三口大塘,规划建起了雨污分离环保系统,依山傍水建起了江南园林式村落,并用筹资余款建起了专供全村人举办红白喜事用的“齐心楼”(寓意七姓家族团结一心)。

2017年春节,搬进新居的全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167人一起,过了个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春节。一时间孙楼的故事在县里传开了,周边乡镇不少村民纷纷前来“取经”。

今年,孙楼“齐心楼”在村、镇支持下,建成了黄大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起了“农民夜校”,增设了“农家书屋”,楼前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孙楼也成了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组。

10月18日下午5时,杨长家准时坐在了东岳村广播室的播音器前,他将重阳节当日全村开展“孝善敬老、倡树文明”的情况,通过遍布18个村民组的36只大喇叭,向全村人作了汇报。

让农村大喇叭重新响起来,是光山县推动文明实践进乡村的一项具体举措。县委宣传部将重要宣讲内容结合实际录制了六种不同的录音资料下发全县建成的22个文明实践站,通过组组通大喇叭,利用每日中午和晚上吃饭时间,集中播放。

据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驻东岳村帮扶组组长贾巍介绍,今年7月,东岳村老党员、老村医管荣权去世后的一次白事操办变革,引发了全县“规范红白喜事、倡树文明乡风”的全民承诺活动。

“娶媳妇嫁姑娘,彩车不超过6辆;婚丧嫁娶宴席菜肴每桌不超过200元,一瓶酒不超过60元,一包烟不超过10元;燃放烟花鞭炮不超过600元……”

这个经过全村20多个德高望重的“支客先生”(农村红白喜事主事人)逐条讨论确定,经东岳村红白理事会研究,并经全村人签名认可的《东岳村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共分三大项24条,非常详细地列出了红白喜事的操办标准。

此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县22个乡镇(街区)、280个行政村参与了此项承诺活动,2.8万余户群众踊跃参加签名承诺。“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从此成为光山城乡竞相效仿的文明新风尚。粗略估算,一个月中全县节省红白喜事操办费用达100多万元。

“文明不文明,关键要入心!”文明实践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学校开展活动,用群众熟知的“花鼓戏”“快板书”“传统故事”等形式,让群众听得进、有触动,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生活故事原汁原味搬上舞台,所到之处,深受群众喜爱。

他们还以群众文明实践站为重点,推动各乡镇成功建设48个“幸福驿站”,将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等多项活动折算成爱心积分,群众通过获得的奖励积分兑换社会捐赠的日常用品,从而实现乡风文明的经常性培育,不断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播党的声音的主阵地、弘扬乡风文明的新窗口、倾情为民服务的大舞台!”刘勇充满希望地说,“随着文明实践活动的不断拓展,全县干部群众‘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奋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我们也更加有信心了!”

来源:智慧光山

编辑 刘学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