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关于宝钗的参选与落选有大可商榷之处,发出来,希望引发讨论。

作者宋恒,河海大学硕士在读,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作者

宋恒

[摘要]《红楼梦》中刻画了许多女性,贾元春因其高贵的皇妃身份和悲惨的结局命运,让人唏嘘不已。有读者认为元妃的失宠导致了贾府的衰落,而笔者认为正是贾府的衰落加速了元妃的失宠。

[关键词] 贾元春;前朝;后宫

前朝后宫为一体

自古以来,皇家的目的便不单纯。皇帝选妃名为充盈后宫,为皇室开枝散叶,实为制衡前朝后宫各方势力。清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更为重要[1]。

由此得见,清朝皇宫选秀,家世品行缺一不可。女子入宫后的位分、所受宠爱的多少皆与父兄在前朝的官职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皇帝是否会真心爱上某位妃子从而许之以高位,给予无上的荣耀。但这样的帝妃是少数,少之又少,毕竟不是清朝的每位皇帝都是顺治帝,也不是每位后妃都能有幸成为董鄂妃。顺治帝和董鄂妃至上的爱情之所以能传诵至今,正是因为其罕见。

后宫之中,最靠不住的便是帝王情爱。正所谓“帝王之情,无人可停;帝王之爱,无人能留”。况且谈及帝王对后妃的感情,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是“宠爱”一词。

可是,宠爱不是真正纯粹的爱情,它是夹杂了利益和算计的情感。何为“宠爱”?因宠而爱,重点是宠而非爱。父兄在前朝功勋卓越,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为安抚臣子,宠其家族女;女子本身恭顺、性情温和,堪称解语花,龙心大悦,故宠之。这些无关乎情爱,却也会给女子及其家族带来荣耀。

贾家有女初长成

我们再来看元春是如何位列妃位的。

贾元春,荣国府贾政与正妻王夫人长女,自幼在贾母身边长大,德艺双馨,才选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书中提到本是“选入宫中做女史,后因德才兼备,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2]

此处给我们透露了两个关于元春的信息:一是元春有才,若非学识可堪大任,又如何能选入宫中做女史;二是元春有德,皇帝赐下封号“贤德妃”。

其实,皇帝对元春的宠爱源自两点:一是其背后依靠的贾氏一族和王氏一族;二是元春自身德才兼备,素质过硬。这一点从宝钗的落选中可以略见一二。

当日薛姨妈带着薛蟠和宝钗进京投奔王夫人,就是为了准备宝钗进宫选秀事宜。虽然原著并未提及此次选秀结果,但是后来宝钗一直住在贾府,并嫁与宝玉为妻,由此可知宝钗落选。

可是,宝钗为何会落选呢?论容貌,“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3],活脱脱的一个美人坯子;论才气,“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4],且从宝钗所写诗词亦可看出其才华,不夸张地说,赤裸裸的一个才女。

只是将这样一个容颜气质俱佳的贵女与元春相比,其实不难发现宝钗的落选是有原因的。

第一,当时宝钗胞兄为夺丫头香菱将人打死,薛姨妈进京也是想通过胞姐王夫人走贾政的门道,将此事解决。虽然此事被压下去了,薛蟠安然无恙,但其“霸王之名”更是坐实了,想来多少会有些风声传到皇帝耳中。当今皇帝最重德行,虽宝钗德行无甚问题,但其兄所作所为自然会累及她,让皇帝对其印象不佳。

第二,薛家只是一介皇商,与贾府这样世袭的贵族相比,可能在政权中并不见得会有多大的力量。

榴花开及初春景

故而,德行受兄长所累、家世略逊一筹的宝钗落选了。由此得见,后宫前朝本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是,笔者终究觉得,二者并非完全对等,当分出个主次轻重缓急。在笔者看来,前朝乃是主导性因素,后宫乃起辅助性作用。后宫对前朝而言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换言之,若父兄所作所为在前朝甚得龙心,则家族之女在后宫亦会颇得圣心,此时家族实乃“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当年元妃省亲繁华景象仍历历在目;可是若父兄所作所为失了圣心,家族之女便难再得圣宠,失宠之日可以预见。若想依靠后宫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家族,实乃杯水车薪,可笑且不可行。

且看元春当日颇得圣心之时,贾府虽无大成就,但亦勤勤勉勉,未犯大过错。生父贾政官至员外郎,伯父贾赦仍位袭一等将军,舅父王子腾仕途更是一帆风顺。

原著中第十六回写到元春才选凤藻宫,第九十五回元春薨逝,在此期间,贾府做了不少失圣心之事,如贾赦杀了石呆子等。这桩桩件件均与当今圣上秉德治国理念相悖,圣心本就易变,失了圣心也不过是瞬间的事,若无真才实干,想重获圣心根本不可能。

只是贾府早已不似从前,子孙一代不如一代。高鄂所续写的后四十回,说“兰桂齐芳”,贾府有复兴之势,实违背曹工本意,毕竟曹公一开始就提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镜花水月大梦归

元春在宫中战战兢兢、举步维艰、如履薄冰,只盼护得家族周全。可是朝堂之事瞬息万变,又岂是你一深处后宫的弱女子所能掌握的。

果不其然,元春身死,贾府被抄,百年望族也逃不过没落的命运,当真是“月圆盈亏,水满则溢”。只是后世在感叹历史兴亡荣衰规律之时,又有多少人会感叹元春的命不由己。

她一个天真浪漫的女孩儿在花样年华进了那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元春省亲时曾向贾母、王夫人抱怨:“当初既送我进那见不得人的地方……”

在那封建男权社会,尤其是在高度集权的皇权之下,女性也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罢了,便是家世容貌才情俱佳的高门贵女也难逃命运的安排,终其一生,不过政权博弈中的一颗棋子而已,最终伊人消散。

参考文献

[1]未知. 清朝皇宫选秀并非选美[J]. 国学,2007(5).

[2][3][4]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