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CNCIC全球特种肥料大会——领袖峰会11月19日-2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中国化肥信息中心承办,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北京艾格鲁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 与会专家的报告与国内外代表企业的发言,给大会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内容。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 白由路

在报告中说,肥料的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浓度创新。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浓度一直是近几十年来国际肥料发展的趋势。目前大家对肥料的担忧主要缘于肥料副成分中的未知成分对农产品品质、土壤健康和环境安全的不确定性,在低浓度的情况下,有很多副成分弄不清楚,产生的潜在危害大家很害怕,所以提高肥料的浓度是目前肥料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第二是肥料的养分比例。我们地大物博、作物种类丰富,因此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为差异化而差异化,更应该注重肥料的内在品质,生产出适合我国农业实际、农民欢迎的肥料是肥料供给侧改革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是肥料中养分的形态。从国内外很多研究结果来看,肥料中的养分形态不仅影响肥料的农学效果,对保护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肥料供给侧改革中,不仅要考虑肥料对作物生产的需求,也要考虑肥料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第四是要加强肥料助剂的研究。在肥料助剂方面,它虽然不能直接提供养分,但是可提高肥料的效益。肥料助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改善肥料本身性质的助剂,像防吸潮、防结块等等,可改善肥料的物理性状;二是影响肥料养分转化的助剂,如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这些助剂通过影响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从而提高肥效;三是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状况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助剂,这些都需要加强研究。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检测处处长 田有国

在报告中表示,目前,中国农业推广服务创新首先是理念创新,即以客户为中心、以作物为中心,走开放合作共享发展之路,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体,以“产品+作物解决方案+服务”为主线,形成以作物为中心的“功能化+复合化”的产品创新体系,以作物为中心的“精准+专业+全面+全程”的作物解决方案。技术服务的工具逐渐向新媒体的“自媒体+融媒体+农管家+大数据”转变,形成“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提高肥料产品销售与技术推广服务效能”的新格局。

四川大学教授 王辛龙

“目前磷系水溶肥中,农用聚磷酸铵产品以其速效、高含量逐渐受到业内的关注和追捧。”四川大学教授王辛龙表示,该产品比磷酸一铵产品具有更加明显的优越性,但应结合自身特性因素和土壤、环境等多因素考虑,不能盲目施用。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陈清

经过多年的发展,设施农业中面临了诸多的问题,如积累了诸多的重金属、病虫害严重、有机质下降等,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清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通过不同载体的肥料,来实现减肥增效、增产增效、绿色高效、提质增效的目标,其中水溶肥、微生物肥、有机肥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产品类型。

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主任 陈丽

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作的《中国特种肥料产业发展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特别关注。该报告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从特种肥料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目前的特种肥料行业情况。报告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特种肥料将以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水溶性肥料、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值得关注,水溶肥的产量将达到693万吨。

本次峰会还邀请到了马来西亚大学及西班牙萃科、希腊安格罗、波兰柏富、美国布兰特、西班牙迈娜、南非开普、加拿大黑土、烟台众德、福建玛塔、爱必施等20多位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嘉宾分享精彩报告。会场外有国际国内优秀企业产品展示,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峰会。

中国农资传媒出品,如有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