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和梵高齐名,但他的故事却少有人知。

  到处都有以他的作品命名的楼盘,却无人关心他如何开创了印象派。

  我们喜欢天才早夭的故事,却不知道平凡的人该如何努力。

  今天,请跟随果麦麦一起去看看《莫奈:逐光者》,一个真实,平凡又令人惊叹的莫奈。

  

  少年与“巴漂”

  莫奈拿起画笔的那一年,刚十七岁。同年,他的母亲过世了。

  在悲伤忧郁快要压碎他的情况下,他无法再若无其事地去上学了,在路上,在教室,在课堂,在他老爸的杂货铺里,只有一件事情才能暂时平复他心中的悲伤,那就是画画。

  

  虽然,他的老爸并不支持他画画。

  

  同学们也对他冷嘲热讽。莫奈感到孤独,在他心里,似乎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会和自己站在一边。

  就在这个孤单少年感到羞愧绝望的时候,布丹出现了。

  年长的布丹带着莫奈去野外写生,教会他如何感知自然,在他愈加沉醉于画板的时候,他便也越发明白,自己不能再将时间浪费在并不擅长的学校课业上了。他想要辍学,专心画画。

  而且,布丹说,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技巧,画得更好,莫奈应该去巴黎。那里是艺术的殿堂,是自由浪漫充满创意可能的地方。

  父亲当然是雷霆暴怒,但是,还好有姑妈在。

  姑妈努力劝服了父亲,莫奈就此告别了自己的小村庄告别的父亲和启蒙老师布丹,独自起身去了所谓的艺术大都市——巴黎。

  

  当时的巴漂和今天的北漂们几乎一模一样——年轻,穷困潦倒,但决不服输,一直怀揣着某种热情。

  莫奈也和《流动的盛宴》以及《午夜巴黎》中所呈现的艺术家、文学家们一样,当时都还是路人甲路人乙的无名小卒,却能愉快地聚在咖啡厅聊天。

  他们一起喝酒,一起聊艺术,聊创作,聊梦想,大家也会相互揶揄。

  这群人里有你知道的雷诺阿,有善良的巴齐耶,有名声大躁的波德莱尔,还有年轻的毕沙罗。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困境,那就是,不被主流接受。

  他们的画被学院派嘲笑,他们的技巧被人瞧不起,甚至市民们都过来对他们这群毛头小子大加讽刺和嘲弄。顽固而自大的评论家不知道摧毁了多少年轻的心脏,把热情的画家们的尊严和才华贬的一文不值。

  1862年的巴黎,莫奈想:如果还想吃上绘画这碗饭,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的画被主流接受。

  他十分颓丧,独自在街上行走,却被一群人的拥挤吸引。原来大家聚在一起,正在批评讨论一幅堪称惊世骇俗的大作——马奈的《草地上的晚餐》。

  莫奈好奇地走进,瞬间被画面上的光与影吸引,不仅仅是那个让人吃惊的裸体女人,还有笔触,对光线的敏感、精彩的处理。

  莫奈知道,要出人头地,这一份灵感是最好的武器。

  

  但是,在灵感显灵之前,他已经穷得连一个铜板都没有了。

  

  莫奈到处找朋友们借钱,简直就是中国的沈从文和郁达夫。他们在枫丹白露野餐,也一起寻找属于自己小群体真正的风格,而不是模仿古典,或者屈从于学院。

  在这方面,青年莫奈成了最为活跃,也最有点子的一位。他一直想着马奈给自己的震撼,想着在下一次沙龙中,能够一鸣惊人,被艺术界接受。

  他用尽力气,也花光了身上的每一枚硬币,他的巨幅画作不得不在室内完成了,甚至在沙龙开始前,他已经买不起颜料,只能把画布拿去当了,才勉强在巴黎活下去。

  

  这一次危险的尝试,就是把心中初恋女孩的画像拿出来,参加沙龙展览。

  谁想到,这竟然意外地成功了!他被主流认可了,他终于可以给姑妈一个交代,也可以去见他心爱的女孩——卡米耶了!

  

  非主流并不好当

  从青梅竹马,到如今的不离不弃,卡米耶和莫奈终成眷属。

  他们也一起再次回到了巴黎。

  与此同时,同行的还有莫奈此前一直寄予厚望的那幅自己本要参加展览的作品——《花园中的女人们》。

  而后,莫奈却遭遇了最沉重的打击!

  令他无所适从的消息,开始接踵而至:卡米耶怀孕了,而姑妈和卡米耶的家人也因莫奈此前和卡米耶私定终身的事而不再无偿资助他们,主办方因为他欠了太多债而准备把他的画拿去卖了抵债,莫奈为此不惜毁掉了自己200多幅画……

  此时的他,真的变得走投无路了……

  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一个即将出生的孩子,甚至卡米耶的分娩费都拿不出,莫奈只能用画作为报偿。

  冰冷的绝望不断靠近他……

  莫奈,选择了自杀。

  

  好在,他没死成,好在,他还记得自己的责任。

  家中虽然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但卡米耶却还是在等待他,原谅他,给他最大的支持和肯定,让他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1886年的9月,莫奈靠画为生的收入稳定下来了些,甚至还有赞助商请他画肖像,他又沉醉于沙龙的参展画作了,但每一次,都是坏消息。

  莫奈意志日渐消沉,好在这时老朋友雷诺阿的出现,让他心情舒朗不少。

  他们常常一起出门画画,也正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新的绘画艺术的秘密——光芒。

  

  但随着战争的爆发,他周围的朋友或是参战,或是流亡,美好静谧的岁月成为奢求,一直到1871年,莫奈才和卡米耶再次回到法国。此时,他才31岁。

  莫奈信心正盛,而父亲过世后留给他的遗产支撑他买了一栋小房子,也可以让他买足够的颜料和画布。

  在这里,他终于可以专心研究和雷诺阿一起发现的那个秘密的光芒,也为卡米耶和孩子画了很多画。

  

  甚至,就连他至今最为人所知的那幅《日出》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但是,一如往昔,好运从不长久。

  “印象派”是怎么来的?

  沙龙长达数十年地拒绝他们这个艺术群体的画作,他们也想到了一个反抗的办法,那就是——举办一个主流沙龙以外的“落选者沙龙”。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次斗气式的独立展览,竟然能改变世界艺术史的进程!

  就连那幅举世闻名的《印象·日出》也是临时改的名字。

  

  沙龙虽不成功,但耗费的钱财成功解散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团体,他们要吃饭,要生活,不得不开始拍卖自己的画作,但是即便如此,画作也不为世人欣赏,受尽了无端的嘲笑。

  大家开始各自谋生,莫奈失去了前一位赞助商,他开始拼命给每一个认识的朋友写信,请求对方能给借给自己一点钱。

  同时,他也不得不找新的资助者来维持自己的绘画生活。

  新的金主虽然找到,但他却要离开卡米耶去另一个地方,给对方画一系列装饰城堡的作品。

  在这里,莫奈出轨了。

  不同寻常的婚外恋

  能够一心扑在画画上,本就是莫大的幸福,但随着商人不断外出,而女主人艾丽斯和莫奈有足够的时间单独相处,渐渐两人互生情愫。

  但这一切都瞒着卡米耶。直到回去后,莫奈都缄口不提。面对着“印象派”的名气渐渐崭露头角,莫奈想抓住这次机会再次施展才华,但是,卡米耶却再次怀孕,且即将生产。

  莫奈只能将自己的画按一百法郎一幅的价格贱卖,以此养活妻儿。但雪上加霜的事儿还没完,莫奈出轨的情人艾丽斯也怀孕了!

  与此同时,艾丽斯的丈夫破产,艾丽斯与莫奈的情感纠葛也败露了,此时,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和身孕,只能来投奔莫奈。

  

  这次婚外恋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莫奈不仅要抚养十几个孩子,还要养老婆和情人。

  卡米耶知道莫奈的出轨后,伤心欲绝,每日酗酒,病情恶化,不久便离世。而葬礼,却是艾丽斯帮忙办完的。

  莫奈在卡米耶的病床前,看到的是一幅光影交叠的神奇画面,他迅速拿起笔,为卡米耶画了此生最后一幅画。

  

  此后的日子,艾丽斯也再没有离开过莫奈。

  迟到的欣赏

  伴随着雷诺阿的脱离与成功,更多的人不看好印象派,新闻,评论,甚至本来在团体内的人也渐渐自我怀疑,印象派里除了莫奈这个穷鬼,剩下的都是富人了。

  所有人都在劝他离开,放弃印象派吧,莫奈更是一筹莫展,前途渺茫……

  他从17岁便讨厌权威和主流,一心只想画自己感受到的美,如今让他放弃印象派,就是让他放弃绘画……

  

  就这样不停苦熬着,1880年,好事终于敲响了莫奈寒碜的木门。他的画有人欣赏了,他的笔触有人懂了,甚至一幅画可以卖到1000法郎了!

  他想要去一个纯粹自然的地方,经历了一切饥寒的意义,他终于可以不用为了温饱发愁,不用为了主流的认可而一蹶不振,他想要去找寻一个不变的光线,一座属于自己的美丽花园。

  朋友,鲜花,美酒……美好的时光一点点流逝了,莫奈渐渐年老。

  他的眼睛几乎看不见,需要做手术才能维持视力。

  已经成为一个老头儿莫奈仍未放弃——手术就手术,希望结束后,还能看到此前醉心的那片美丽的花园——莫奈的花园。

  

  在今年的《局部》中,陈丹青先生带领我们艺术的门外汉走进了大都会博物馆,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讲,而莫奈的厅,十分巨大宽敞。

  陈丹青感慨:当时不接受他们的那一批人,当时的“主流”,名声大噪的一群人,在今天几乎没了姓名,而“非主流”的莫奈,却和梵高一样,为今天的人们所认可、追逐、推崇。

  也许,世间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什么是主流,什么是偏锋呢?

  无论是艺术还是人生,坚持自己最爱的东西,哪怕被怀疑被否定,被嘲笑,反对,打压,但只有你坚持去做,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

  

  

  

  - END -

  

  # 留言互动 #

  你有什么未实现的梦想职业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