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记者/祁雅婕)

  如果被查出身患绝症,生命只剩下90天,你会选择和病魔抗争到底,还是放弃治疗,珍惜和家人在一起时光?作为南方基层一名普通的村官,向农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他用人性的善良,沉淀生命的厚度;用忠诚的信仰,诠释奉献的意义。

  《向农》剧照

  11月25日,江苏戏曲名作、原创现代京剧《向农》在江苏大剧院上演,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真挚细腻的精湛演技让现场观众不禁湿了眼眶。

  主旋律也可以“接地气” 小人物也有大光辉

  京剧《向农》改编自话剧《枫树林》,讲述了南方基层村官向农被查出身患绝症,在生命最后九十天决定放弃治疗,舍生忘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浓郁的京腔京韵,写意简约的舞美,传统程式与现代故事的巧妙融合,都让整部戏大有看头。

  《向农》剧照

  剧中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致富带头人形象,展现了主人公向农亲民、无私的公仆情怀,于演绎中提炼奉献精神,在歌颂中弘扬社会正气。

  虽然这是一部主旋律大戏,但主创人员始终坚持“接地气”的编排方针。“走下高台才能走进生活”,台词里没有空话套话,每一个丰满而立体的角色形象都是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精准勾勒出来的。

  《向农》剧照

  在生命的尽头,向农最为牵挂两件事:一是对家人的眷恋,二是让乡亲们脱贫致富。一个是私事一个是公事,一个是小家一个是大爱,戏剧冲突自然呈现。

  《向农》剧照

  饰演向农的是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杜镇杰,他说向农作为一个身患绝症的支部书记,把旧怨、责任、委屈、苦痛全都“背”在身上,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一幕幕冲突都让人物形象光辉伟岸起来。

  杜镇杰接受采访

  杜镇杰说,剧本在最初创作过程中磨合了很久,台词改了很多遍,自己背了很多遍,几乎有些崩溃。但随着排练次数的增多,会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向农身上强大的正能量,一个人的高尚与否不是看他的职位高低,而是看他给百姓创造了什么,这种小人物的大光辉非常震撼人心,自己排练中受的苦根本算不上什么。

  程式表演不能成为艺术的束缚

  原作《枫树林》是一出精彩的话剧,斩获很多奖项,如何在改编时寻求突破,“移步不换形”,主创人员做了不少考量。

  京剧“不能话剧加唱”早已成为大众检验京剧的标准。饰演向农妻子孙玉华的青年女演员高飞说:“在编曲上,我们最大程度的保留传统唱腔和京剧音乐的特色,加入了西皮二黄、反二黄、高拨子等传统唱腔板式,这种极具京剧韵味的唱法,一定能让观众们听过瘾。”

  《向农》剧照

  在表演方面,《向农》也打破了话剧的表演形式,比如有一段向农背妻子的戏,戏曲演员要唱要演,大幅度的托举动作会影响演员的唱腔。所以在这一幕戏中,主创们琢磨后决定加入山膀、云手等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背起的概念。高飞说:“京剧中虽然有很多固定的程式表演,但它们并不能成为艺术的束缚,只要巧妙运用,就会呈现出比许多艺术形式都要丰富的舞台效果。”

  《向农》剧照

  许多演过话剧《枫树林》的前辈来看《向农》都评价说,京剧的表现手法真的太多了,经过丰富之后,这部剧可看性更高,那些看似固化的程式化套路反而给了这部剧带来更多可能。

  将童谣融入戏曲 用真情感染观众

  00:00

  01:38

  △ 点击收听童谣段落现场音频 “一只蚂蚁走啊走,两只蚂蚁头碰头,三只蚂蚁手拉手,搬回一只大蜗牛……”《向农》在这首干净独特的童谣声中启幕。

  《向农》剧照

  高飞说,这首童谣在整部戏中一共出现了三次,从最初查出向农身患绝症,到众人合力解决问题,再到最后向农离开,仔细听能发现,每次演唱在情感上都有微妙的变化。

  为了让童谣更自然的融入到京剧中,主创团队花了不少心思,改编后的童谣结合了京剧的曲风和唱腔,好听、好看,一下就对了观众的口味。

  杜镇杰在后台化妆

  现代京剧早已不像传统京剧那样画着五彩脸谱,挂着花白胡须,咿咿呀呀唱着晦涩难懂的台词,“接地气”和“讲真情”才是现代京剧真正追求的艺术效果。杜镇杰说,现代京剧把情感放在第一位,把技艺放在第二位,希望通过真情感染观众,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向农》,爱上京剧。

  【记者手记】

  高飞在后台化妆

  谈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台词高飞说:“我最喜欢最后一幕,向农对孙玉华说:‘玉华,我要走了,但是我把心留下了。’”向农只是很多基层干部的缩影,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为老百姓的一亩三分田而无私奉献,这片土地有太多值得牵挂的东西,把心留在这里,就是他们最长情的告白。

  (剧照来源:江苏大剧院、蔡嘉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