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书法跟书法体式无关。文人书法是由文人创作的具有文人气质、文人情趣及文人审美特征的书法文本,如历史上的二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董其昌、徐渭、文征明、张瑞图、翁同龢、沈尹默等人的书法创作都应该属于文人书法,这已成定论,无可非议。从文人书法的历史沿革来看,文人书法具备几个特点。

一、创作主体学养深厚

封建士大夫既是经科举制度层层选拔上来的,那么文才必须是为官的基础。要想胸有韬略,腹中需垒起万卷诗书。这样的人写出作品来,不叫“文人书法”也会文气十足。在野文人书法往往境界更高。他们非功利,养心性,淡名欲,大多不食人间烟火,无所顾忌,故志趣尤其纯真。

二、言之有物

古时的文人书法不是忙三火四写出来立马就要卖钱的,而是兴之所至,信笔拈来,承载的是亦忧亦乐,表达的是真性真情;常常是诗词歌赋,托物言志,抒咏高怀,非有俗情。即使信札之类,也是真情交流,品文论艺,舞文弄墨,皆为雅叙。历代经典文人书法所言无一不雅,此皆文人书法内容之特质。

三、强调书法趣味,格调高雅

书法翰墨古来即称“雅好”,“雅”人之“好”的标尺,就是格调。这和书家的人品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书家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所以后人才能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看出韵致,从八大山人的书法中领略其“不识人间烟火味”来。对格调的赏析与赏析者的品位有极大的关系,即俗语所说“好书还需识者看”。

文人书法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书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书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到。

文人书法特色和体系的形成,又与文人士大夫将书法视为精神调节手段有关,创作对这些书家来讲,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这样,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3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和情趣,就成为创作中的必然的选择。

考察文人书法的审美特质,须循其根本,审其形质,探其幽奥,有三:

其一、技艺之胜:出乎点线,成乎笔墨。从技术层面来考察,文人书法是文人雅士挥舞手中的笔墨,因兴致所至,信手拈来,于独特的宣纸与锦绢上书写的点与线条,首先彰显的是创作主体展示出来的技艺美之特质。书法就是以点、线为基点通过点线的建构和变化来把握物象所具有的种种关系。这种关系在历代书论中常被泛略的称之为“势”。强调用笔的重要性就在于微妙精准的把握这种种的态势。书法所使用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在书法艺术表现中相对益彰:比如墨色的生发、宣纸的渗化等,尤其是毛笔工具的特性为书法线条的丰富表现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书法重视起对线条的审美关注。因此,后汉蔡邑在《九势》中将线条幻化的物质基础归结为:“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从与书法点线联系最为直接的笔法演变这一角度来探讨书法线条形态的流变。因为,笔法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书法形态变化的最直接因素。正是这种用笔方法的不同衍生出了各具形态的书法线条。无怪乎魏晋书家卫砾在《笔阵图》中指出:“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唐张怀灌在《玉堂禁经》中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元代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这些均显示出书家对笔法的高度关注。可见,笔法在书法构成的形式因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法体现着毛笔在时间和空间范畴内进行的各种运动,自然有着诸如力量、节奏、轨迹、气韵等诸多技艺因素的考究。

其二、形质之美:写而成之,非描也。从形质层面来考察,文人书法以汉字为书写内容,创作主体考究书法,获得无限之意境神韵。汉字首出象形指事,进而成会意形声,联字累句成篇则意境顿生,未书已具诗意,如美人之有天生丽质。文人雅士妙手挥毫,提按顿挫方圆转折之下,或珠玉叠出,或龙腾凤舞……可谓千姿百态,全赖文人雅士妙笔生花,悉心装扮,写而成之,如美人之有悦人姿态。如若描之,则呆板凝滞,气态全无。书法之形质,涵盖内容、结构结体、章法、意境等多种因素。

其三、气质高雅:似可交感,然不可尽通,故各人书风独具神采。人之气质乃人之魂,书法之气质则文人书法之魂。所谓魂,附着于事物形质之上的精神,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其也虚无,其也闪光。文人书法之气质,隐含在作品形质之中,源自于创作主体独特之思维品质、性格性情、人格趣味等。书如其人,气质似可交感,然不可尽通,所以人人独特,千人千象。晋王羲之《兰亭序》,世称天下第一行书。其气韵生动,倜傥风流,冠绝天下,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世人也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可以说兰亭序气质风神兼涵众妙,人皆好之。然而历代文人书家每每临池,力求追其神韵,能染其一二者,已是不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