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如果你是在北京长大的孩子,

  相信你一定和小编一样,都听过这首童谣。

  炎热的夏季,

  和小伙伴们依在四合院前的门墩儿上

  聊天、拍洋画儿、做游戏,

  是许多北京人对于童年的记忆。

  

  而四合院前的门墩儿,也常能唤起北京人内心深处的胡同情怀。

  您别看它不起眼,这里面的讲究可是很多的,它不仅颇具实用性,还寄托着主人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要说起门墩儿的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宋代的《营造法式》,当时门墩儿已经有了定制。而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据说是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前的一对石墩,很可能是隋唐时期的遗物。

  门墩,又称门座、门台等,用于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的作用。整体部分称为门枕石,门外的部分则称为门墩儿。

  北京的门墩儿就形态而言,共分为五种,即“门枕石”、“圆门墩儿”、“方门墩儿”、“滚墩石”、“异型门墩儿”,以圆门墩儿、方门墩儿居多。

  门枕石,是门墩儿的基础形态,为长条形,用于安置门槛。

  圆门墩儿由一个圆鼓形的器身、前后各凸出一个小鼓的卧座(莲叶形)和须弥座(包含门槛槽和海窝)组成。主要用在广亮、金柱、蛮子等大门上。

  (广亮、金柱、蛮子傻傻分不清楚?没关系!参看小编之前的介绍——趣说北京|逛胡同 看“门道儿”)

  

  方门墩儿由一个长方体的器身和须弥座(包含门槛槽和海窝)组成,多出现在如意门、小门楼等大门上。

  

  滚墩石是由两个圆鼓形器身反向相连接坐于方形器座上而成,又称为双抱鼓。滚墩石主要用在王府、官宅、衙门或大型寺庙、道观等地方的二门和院内独立木影壁下,起稳固作用。

  

  异型门墩儿造型则多种多样,包括独狮型门墩儿、立柱型门墩儿、陈设座型门墩儿等等,异型门墩儿现存罕见,属“孤品级”门墩儿。

  

  

  

  门墩儿除了实用性以外,在发展过程中,被居住者刻上人物、草木、动物等图案,既美观又表达了人们希望长寿、富贵、美满的美好心愿。

  如白猿偷桃(白猿、桃子),寓意老年人健康长寿:

  

  花瓶图案,寓意平平安安:

  

  持荷童子,寓意连生贵子:

  

  蝙蝠与钱币,寓意“福在眼前”:

  

  如此等等,都是人们对于美满生活的映照。

  小小的门墩儿,寄托着美好的期望、承载着北京人儿时的记忆,你与门墩儿有哪些故事?快来说给我们听听吧!

  本期趣说北京就到这里

  小伙伴们还想了解哪方面的内容

  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记得点赞哦)

  来源: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日报等

  

  一条变两条!13号线拆分工程规划方案公示

  北京17家医保定点机构将有新变化!附医保报销比例

  数,这40年丨北京经济实力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