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量产车型上,是小鹏汽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提高品控,处理好流程和管理能力,是小鹏汽车顺利交付的关键。

11月21日,小鹏汽车与芯片公司NVIDIA、汽车电子整体方案解决商德赛西威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适配中国交通环境和驾驶场景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基于NVIDIA单芯片自动驾驶汽车处理器DRIVE Xavier,小鹏汽车将提供自主研发的中国式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并携手德赛西威完成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硬件开发。

自从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测试获得成功后,一些造车新势力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迅速投入到自动驾驶领域,加上近几年市场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接纳程度不断提升,AI+新能源的造车结构成了汽车制造商的大方向。对于小鹏汽车这种入局仅有4年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国产没有对手,对标特斯拉”这种自定义,光是靠着拥抱自动驾驶、发展纯电动是远远不够的。

从特斯拉身上找坐标

在小鹏汽车还未“出生”的时候,特斯拉就忙着研究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了。作为比Uber、waymo(谷歌的无人驾驶公司)更为激进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2015年,就正式启用了一款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并开始利用影子模式(shadow-mode)功能收集大量真实的路况数据。

仅隔一年,特斯拉又发布了Autopliot 2.0,称其可以实现常见道路的全自动驾驶,并且包括Model 3车型均可搭载。

“特斯拉自主研发应用于自动驾驶上的芯片可以达到每秒 2000 帧,使自动驾驶技术达到了更安全的标准。”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在财报分析电话会议上表示。

今年10月26日,特斯拉在官网博客上放出了“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驾驶功能”的视频, 这是特斯拉在L2级别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上的升级,在原有的单车道自动驾驶和半自动变道的功能上,增加了半自动上下匝道功能,可称作是L4级点到点自动驾驶的雏形。

而能在自动驾驶领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达到这个级别的车企,在国内还是空白。

作为一个‘后来者’,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是与传统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而决定它能否跑赢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新技术成熟地应用到量产车型上。

以它的首款车型G3来看,它最大的亮点是拥有国内首创的车顶 360°高清摄像头,支持手势操控。对于后者来说,宝马5系和君马SEEK 5已有实车应用。而G3的配备一个高清 1080P 的车顶摄像头,通过车内大屏及手机开启车顶摄像头,可实现 360° 录像或拍照,实时对车内车外环境进行拍照、录像、行车记录和监控等功能。这可以算作小鹏汽车的创新点。

从全场景自动泊车与自动辅助驾驶来看,小鹏 G3 配备了 20 多个传感器,包括超声波雷达、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为自动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提供了充分保障。其中,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包含了 ACC 自适应巡航、自动跟随、自动限速调节、命令式自动变道、LCS 车道居中控制等功能;而全场景自动泊车系统,则包括大屏自动泊车、遥控钥匙自动泊车和 360° 全景可视泊车辅助系统。

这种自动泊车和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国内的自主品牌像长安、吉利、长城,都达到了这个水准,小鹏汽车的优势或者说产品竞争力并不突出。若要真达到“没有国产对手,对标特斯拉”这种水准,小鹏汽车还需要找准自己的坐标,走一段漫长的路。

从蔚来身上找不足

对比和自己同一年成立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进程可以说要慢得多。用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的话说,就是“慢就是快”。秉持着这种理念,我们确实看到了小鹏汽车在量产时的“不紧不慢”。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曾有言:“今年没有人可以交付一万辆。”

“交付不了赔你一辆ES8。”这引来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的隔空喊话。

从量产成果来看,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还算是跑得靠前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蔚来生产的ES8超过1300辆,订单数超过1.7万辆。彼时,小鹏汽车的G3还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广州车展,何小鹏表示,小鹏G3将于12月12日启动交付。

从交付时间时间来看,小鹏汽车还真不是晚了一两步。

确实,对于新兴造车企业来说,归根结底是要将产品落地,但产品落地也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从ES8上市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好像并不太尽人意。

首先是驾驶过程中,对车辆位置进行数据监测,收集车载摄像头和语言系统是否涉及对用户隐私侵犯的问题。

其次是争议较多的换电问题。为了解决蔚来ES8的充电问题,蔚来提供了充电桩、换电站、移动充电车等三种方式。但是在这过程中会出现譬如安全性问题,收费、成本上的合理性问题等,都有待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最后是关于江淮代工厂的问题。江淮工艺制造水平是否能达到既定水准、在流程和管理是否存在问题等都是让消费者不放心的地方。

针对上述蔚来存在的问题会不会发生在小鹏汽车身上,都是小鹏应该考虑的问题。虽然小鹏比蔚来多了生产资质,但生产线、量产能力仍旧是小鹏顺利交付的关键。

写在最后:

“到2020年,(新造车公司)也许只剩下两、三家,我们要成为少数几家还留在牌桌上的公司之一。”对于何小鹏这份自信,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有实力的量产车型来正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