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子张懂2015年从音乐学院毕业以后,看着爸妈发给自己家里的照片,看着那一片片荒芜的土地,想着,与其在外奔波,为什么不把家乡发展一下呢?我的家乡如此美丽,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见他,知道他。我要回家,就这么简短的一句,他踏上了回乡之旅。

张懂生活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街道,位于梵净山麓、松江峡谷东面,东接盘石镇,南与蓼皋镇扒龙村、长坪乡交界,西与西南分别与蓼皋镇毗邻,北与长兴镇接壤。地处丘陵山区,耕地分布零散。回到家乡以后,每天在自家的田地里思考,我要做些什么呢?脑海里想着既然在农村,什么最多?地最多,想要赚钱就得用双手干活呀。

张懂先是花了时间做出规划,规划的大致内容如下:1、考察开垦土地的具体位置;2、开垦的土地用于种植什么;3、种植的东西能否适应当地环境与气候;4、交通是否便利。

起初开垦土地时,这片荒山由于地下岩石较多,人力开发非常艰难,因此他聘请国土、林业等部门的专家帮助规划,雇来三台挖掘机进山整地,组织本地在家待业村民大干两个月,修梯田300多亩,山路600多米,投入劳务工500多个,并将电架到山上、渠修到山上、水引到山上,全部栽植桃树、李树。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懂带着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动用机械,一年苦战,硬是将昔日1300多亩荒山变成了张家经果林种植基地。

基地建成,果树种植完成,张懂没有忘记那些家庭困难的乡里乡亲,他把村里一些年龄大、但有劳动能力的大伯大妈们安排在果园里,有的负责除虫、拔草、施肥、剪枝;有的专门巡视果园成长情况;有的在果园做清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安排对应的工作,让年龄大一些的乡亲们也能有一份固定的资金收入,平均月收入都在1000以上。“我年龄大了,外出务工人家不要,在这里管理果树,一年轻轻松松收入1.4万多元,还能照顾家”年过六旬的老人心满意足地说。

“果树不光绿化了荒山,还带动了经济发展,村里常年有100多人在果园里面工作。这里如今成了集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每到桃花、李子花盛开之季都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游玩。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我们村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张懂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