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区域合作的重磅决策,

体育领域如何发出“声音”?

从行政体育到全民体育,

如何更好地融合社会力量、民间资本?

新时代背景下,

体育又有哪些更深的内涵、更多的使命?

11月23日—24日,2018首届长三角体育产业高峰论坛暨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国际论坛,在瓯江之畔的温州盛大登场。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体育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场热烈的思想交锋,不同规模的主分论坛吸引超过1000人参加,每个会场都是座无虚席。这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后,我省第一时间落实的具体举措。

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产业看产业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江浙沪皖仅占2.2%的国土面积,却创造了全国20%的GDP。在论坛上,同时发布了众多与体育经济相关的数据,“长三角的体育产业占了全国30%的份额”、“到2020年,我国体育旅游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莫干山漫运动小镇在201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6.3万人次,实现了体旅综合收入24.5亿元”……

这些新数据、新趋势,更加坚定了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融入体育发展的信心,也让出席论坛的世界休闲组织名誉主席Derek Casey赞叹道,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已经迈入“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将极大地撬动体育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华用三个“新”,阐述了自己理解。他认为,新时代的体育要有新理念、新定位和新格局,必须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产业看产业;要变“部门体育”为“政府体育”,变“行政体育”为“社会体育”,变“事业体育”为“市场体育”,变“金牌体育”为“全民体育”,变“场馆体育”为“全域体育”。

同时,李华又用8件“事”解答了未来我省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具体措施:做好运动场地全域化、户外运动信息化、体育项目多样化、体育赛事品牌化、体育设施便民化、体育融合精品化、体育产业示范化、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

体育经济江浙沪皖的“四重唱”,也得到了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王平的肯定。他认为,这种积极创新的合作思路、丰富的合作方式与内容,体现了合作、互利、共赢的目标导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寄语这种联动模式尽快成为全国体育产业区域合作的标杆,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深度融合、区域联动成为大论点

记者发现,本次论坛中还有一个关键词也不断地被提及——融合。东道主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社会力量办体育”全国唯一的试点城市,也很好的诠释了这两字。据了解,温州目前通过“体育+”与高校、医疗、旅游、媒体4大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并取得一定成果,与温州大学携手组建首个足球学院、与中西结合医院联合成立运动医学中心……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融合的方式,加快‘大体育’理念的构建,将部门体育转变成全民体育,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而在“长三角优秀体育产业项目分享会”分论坛,演讲嘉宾纷纷表达出区域联动的强烈意愿。来自德清的莫干山漫运动小镇掌门人曹娅芬表示,目前小镇已经逐步形成全域化的“漫行”系统,加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期望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联合更多的体育企业,加速打造“长三角高端运动圣地”的目标。

不光是资本方,各级政府、体育部门也在聚焦体育产业,不遗余力吆喝。温州市副市长郑朝阳现场推介“好山好水”,“文成的铜铃山、泰顺的百丈,都是极具特色的体育小镇”。衢州柯城区副区长姚礼敏专程赶到论坛现场会场,就是为了向长三角地区推介灵鹫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

与此同时,作为分论坛的“运动健康城市论坛”“体育融合发展论坛”,体育经济联动的热点、痛点、焦点,同样得到与会嘉宾的热烈探讨。

以上内容由体坛报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汤怡虹

体坛报记者:朱郑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