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允许书写中有一个字不满意,有任何错误,所以重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我将写错的搜集起来有一大包,少说也有几万字。”

此言出自孙晓云女士之口。

“过去古人谁没读过、写过“四书”呢,而我还没有做过这件起码的事,最近我一有空就在家一边读一边写,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小楷《道德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去年出了《四书合集》,今年我又完成了《历代家训家规选》,加起来一共10万字。“

”补总比不补好。“

孙晓云《与古为新》书法展宣传片

这次书法展的震撼之处,最醒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作品内容丰富,字数多。有好事者数了数,连大带小,总字数达到了15万,只是字数就够一本书了。

一个是除了展出书法作品,还展出了这些作品的“生产工具”——废纸三千和烂笔二百

综上,孙晓云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太下功夫了,如此年纪,如此功深,如此名就,还如此用功。

看了下面的纸和笔,众多书友都忍不住叫“苦”:当个书法家不容易,当个女书法家更不容易!

"与古为新"孙晓云书法展书写作废的稿纸与小楷笔

孙晓云展示这两百支写烂的毛笔,据说就是告诉大家什么是书法实践。

而且孙晓云这些毛笔,都是坐在案前一支支在纸上摩擦坏的,可不是一抓一把、上蹿下跳、大喊大叫地杵烂的。

写烂的这些毛笔,印证了孙晓云之前的书法态度,她说,书法之于她,就是女红——像女人绣花、做针线活一样,慢工出细活,卖力出精品。

很多书友算了一笔账,说四年写费这么多笔,一定是笔不好。

且不说作为书法实践如此多年的书家,用具一般是精良的,其他书法实践者拿着”书法不择纸笔“来搪塞实在不是高明的说辞,这个段位的书家为何不用好笔呢?何必故意难为自己呢?

大概只是书家对笔太挑,一点偏锋秃退就费,很多在她看来已费的笔,在咱们看来还有7/8成新呢。

当然这些烂笔可能也印证了20年前她那本《书法有法》提出的“转笔”之说:别人写字捏笔,她写字转笔,总是转来转去当然费笔了!

不管怎么说,四年写烂二百支笔,这事你能做到吗?

作者简介:孙晓云

1955年生于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三次省部级劳模,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宣部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全国七次书法大奖等。出版有书法理论专著《书法有法》,《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中华国学德育经典》——《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作品。

展览作品(部分)

商务洽谈微信:83293955

点击下方图片

扫描二维码,进入免费领取通道

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活动详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