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晚清故事》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在清朝末期,尽管社会经济几近颓废,但在洋务运动拓展,中西方文化交流学习方面却依然有着热衷的苗头。对于一部分心里有想法,并有远大志向想要走出国门的人,便成为了弘扬中国知识文化的先行者。

在慈禧当政时期,一个文弱的书生名叫戈鲲化,被其亲自提名赴往美国的哈佛大学任教讲书先生,他的任务就是要教美国学生如何讲中文。说来也巧,在众多中国人都不愿意主动赴美的背景下,戈鲲化却兴致勃勃,一方面是他有想法,另外一方面他也想弘扬中国的知识文化,让中文能够被世界认可,于是他马首是瞻。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戈鲲化漂洋过海赶赴美国,不仅仅是慈禧所派,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意思。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美国人都在做中国人的生意,他们开洋行,赚中国人的钱,需要经常与中国人打交道,所以中文必须得有一斤半两。这时候,戈鲲化的到来,也能够为他们提供便捷,如此别有用心之举,再加上种种的巧合因素,促使戈鲲化的赴美教书之举成为定论。

与很多当时被胁迫或者无奈赴美打工干活的人不一样,戈鲲化的工作是体面的,任职的学校不仅是著名的哈佛大学,同时他还每个月拿着200美金的薪酬,还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如此福利在当时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他成了登上哈佛讲台的中国第一人。

戈鲲化到了美国之后,也非常珍惜在讲堂的机会,尽管每次他的课都没有几个人来聆听,但是他依旧讲的津津有味。他把中文的精华都融合到讲课当中,并论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并把自己擅长的诗作编汇成了一本中文教材。后来这一本中文教材成为了他在哈佛大学留下的,仅此一本的遗作。

然而可惜的是,戈鲲化在合同还没满的时候就已经病死他乡,连慈禧都把他忘了,幸好美国人并没有忘记他,他已经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浓厚的一笔了。戈鲲化站在哈佛的讲台上面,仅用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给美国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时而是一位寂寞优雅的教书先生,时而又是一位谈吐稳重,举止不凡的绅士。他曾参加过多次宴会及文化活动,在他身上绽放出了一种浓郁的中国教书先生的文儒特质,令美国人久久不能忘怀。而且据悉,美国人对这位中国的教书先生的评价非常的高,认为在他的身上有孔子的特质。

不管怎么样,尽管戈鲲化已经离去,但是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第一人,戈鲲化理应被记住,尽管中国的历史长河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但在哈佛的燕京图书馆里,却可寻觅戈鲲化的足迹,他的画像,他的遗作,他的气息都将万世留存在那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