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立破产疑云:被供货商质疑赌博输掉家业,刘立荣称对不起大家

在经历了不堪回首的一年后,金立供应商在生产自救的同时,急迫地想知道,这几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金立这家原本要冲击一线梯队的手机企业急剧滑落?而同时,他们也期盼诚信的商业环境,好让本本分分做生意的人,不至于再遭遇第二次、第三次的 " 金立事件 "。

11 月 23 日,在金立手机的历史进程中,是颇为黑暗的一天。有金立供应商告诉《财经天下》周刊,11 月 23 日,金立开了银行债权人会,几乎所有银行都同意金立进行破产重组。

两次找到刘立荣

一位金立的供应商对《财经天下》周刊说,在今年 9 月和 10 月,他分别去香港见了刘立荣。第一次在一个并不高档的酒店里,刘立荣看起来很憔悴,他要了一份便当,与前来要债的供应商交流了一个多小时。

根据当时外界流传的说法,金立已经欠下了 200 亿元的债务,这也是令很多供应商费解的地方,一家前几年还有利润的公司,为何会突然欠下如此巨额的债务。刘立荣告诉他们,金立一直在负债经营,只是外界不知道。

刘立荣说,内部股东有矛盾,公司内部不团结,并当场表达了对供应商的愧疚," 他说他今年 46 岁,还有几年,希望再给他机会。" 这位供应商回忆,刘立荣当时还不想清算,而是希望能够重组,要供应商配合他。

供应商们也愿意金立重组,毕竟重组,他们就有希望拿到欠款。供应商们当场表态," 即使金立倒下了,但刘总不能倒下,供应商会支持刘总 "。其中的一些供应商与刘立荣合作了 10 年、15 年,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让刘立荣非常感动。

这位供应商没有问刘立荣赌博的事情," 当面不好意思问 "。不过,另一位供应商中途和刘立荣去外面转了一圈,抽了一根烟,问了关于赌博的问题。刘立荣当时没有正面回答,但说了一句 " 对不起大家 "。

也是在这次见面中,刘立荣对供应商称,其持有的微众银行 3% 的股份为代持。

刘立荣当时还表态称,10 月 28 日将是他的一个难关,因为金立 2016 年发行的 10 亿元债券就要到期了。

今年 10 月,一群供应商到金立的深圳总部楼下讨要欠款,在协商的微信群里,一位金立高管说,金立 2016 年发行的 10 亿债券,在做了大量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有 4.8 亿份额的持有人要求赎回,公司目前无力应对这个 4.8 亿的回购需求,10 月 28 号这个债券将会因此出现违约。这意味着,刘立荣最终没能度过这道难关。

第二次在香港见到刘立荣,这位供应商感觉刘立荣 " 精神了一些 ",但刘的说法与之前有些出入。这位供应商觉得被刘立荣欺骗了," 不然怎么会是这样子的结果呢?"

这位供应商与金立之间的业务往来是在 2013 年,不过拖欠账款的情况在之前很少发生。而且之前的账期都是 60 天,最多也就推迟十天半个月付款,到后面账期就变成了 90 天。

他发现金立有问题是在 2017 年 5 月,原本 5 月份要还的钱,直到 10 月份还没有半点动静。他当时找金立的采购和财务部门," 你哪里能见得到刘立荣 "。这位供应商与金立做了五六年的生意,也只在开会的时候远远地见过刘立荣,只是没想到现在因为债务问题,他和这位知名企业家有了面对面的机会。

这位供应商在发觉金立拖欠账款的问题之后,与五六个熟悉的供应商建了个群,讨论问题如何解决。聊着聊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直到现在,群里面已经有 100 多家供应商。

有供应商在 2018 年 1 月对金立提起诉讼,7 月份法院判决。尽管供应商赢了官司,但法院的说法是,金立没有可执行的财产,该封的封了,该抵押的抵押了。

11 月 23 日中午传出来的消息,11 月 23 日金立开了银行债权人会,几乎所有银行都同意金立进行破产重组。" 我们也同意,没有办法。破产重组比清算能拿到多一些。" 一位供应商说,但破产重组的时间漫长," 没有个两三年是搞不定的 "。

而上述供应商今年不得不贷款运营。" 我们去外面借债都借了几百万,每个月都要付利息。哎呀,说起来都是泪啊!" 他一声叹息。他之前赚了一点钱,现在全部搭进去了," 我们以前很良心地在经营,现在倒成了负债经营。"

匪夷所思的蜕变

不同于乐视,金立这次牵扯供应商的盘面很大,乐视拖欠每家供应商的钱大都是几十万、数百万元,金立却拖欠几亿、数千万元之多。这些供应商很多是实体经济,有工厂,涉及工人的饭碗和就业。但金立并非上市公司,它的运营状况外界很难一探究竟。在这一年中,供应商对金立的疑问越来越多。

第一个疑点是钱都去哪了?

2016 年 10 月 28 日,金立发行过一次规模为 10 亿的私募债,披露了金立的营收状况,直到 2017 年上半年,金立的营收为 150 多亿元,净利润为 7.6 亿元,现金余额也还有 10.3 亿元。

" 刘立荣说他营销花了 60 个亿,又没有公布具体花在哪里了,你信吗?" 一位金立供应商反问《财经天下》周刊," 请几个明星打几个广告,要花这么多钱?" 金立之前几年的营销费用大概在 10 亿元左右,突然变成了 60 亿元,让他们难以接受。

更令他难以接受的是,金立负债额之高——传闻 260 亿元,而如今金立所有资产加起来也只有 200 亿,这意味着金立已经资不抵债。" 你用脑子想想,哪个企业的老板会让公司负债 260 个亿?何况还是老谋深算的刘立荣。" 上述供应商怀疑刘立荣没有讲实话,刘立荣也没有公布过金立的财务报表。而抱有此种心态的供应商不在少数,更有甚者,直指刘立荣转移资产、洗钱。

第二个疑点是关于重组传闻。

在这一年中,供应商一直在期盼金立的重组消息。在各种消息中,最令供应商关注的是金立或将引入国有背景投资。今年 7 月,有媒体报道出,这家公司资金在 800 亿元以上,双方已成立重组小组,在未来几周制定重组方案,但后来就没有下文了。

" 金立起初谈论公司重组的进展以月为单位,后来变成了以周甚至更为密集的速度。有时供应商甚至会被告知,已经谈妥了,就等刘总签字了。" 在被反复告知重组消息近一年后,一位供应商对《财经天下》周刊质疑,这些接手方真的存在吗?

第三个疑点是,刘立荣为什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这一年来,中小供应商有些已经因为金立的欠款,濒临倒闭了。即便如此,他们仍在努力借钱想办法把生意运转下去。只要能运转,他们就能把公司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些。

但在今年春节后,金立的工厂延期开工,原来的生产线很多没有开工。而在另一端,金立分销商在跟金立在要货,他们是可以卖出去的。

作为结果,金立今年出货量断崖式下跌,让公司运营无以为继。根据市场调研公司 Counterpoint 统计,金立在 2016 年出货 4000 万部,是金华 OV 之一。2017 年,金立仅出货 1494 万部,远低于 3800 万部的目标,但仍是手机第二梯队大厂。2018 年上半年,根据赛诺统计,金立仅出货 377 万部,而市场份额,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统计,也萎缩到 0.8%。

而有供应商看到,金立工厂的设备一台台被运走了。没人知道这些设备被运到什么地方。为什么刘立荣坚守了这么多年," 一下子 " 就放弃了?

第四个疑点,这也是最让供应商气愤的是,金立为什么要坑供应商?刘立荣和金立财务总监何大兵不可能不知道金立的状况,但还是在明知金立资金链出问题后拼命跟供应商要货,而且一次比一次数额大。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不是在坑骗供应商?

就在上个月,有供应商获悉,在今年 3 月,深圳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 " 金安智悦科技有限公司 " 的企业,注册资本为 1000 万,董事长为刘立荣。根据天眼查资料,金安智悦由深圳市致璞科技有限公司百分之百控股,后者属于金立子公司。在一份盖有金立公章的任职文件里,《财经天下》周刊看到,今年 10 月 31 日,金立副总裁周志勇、王磊分别被任命为金安智悦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有供应商质疑,金立在自身状况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成立这样一家 " 孙辈公司 " 有逃避债务,转移资产之嫌。

不过,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智斌律师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不存在子公司需要帮助母公司承担债务,但是孙辈公司就不需要的情况。因为每一家公司都是有限责任,母公司持有的子公司股份,本身是属于母公司的财产,这一部分是可以被执行或者偿债的,但是子公司或者孙辈公司本身并不会直接承担母公司的债务。现在也不能定性这笔投资是在转移资产。

除了这些尖锐的质疑,金立的许多转变也让外界觉得匪夷所思。最不可思议的是,刘立荣最初打诚信牌起家,没有诚信是不可能建立起一家有十几万人的地面渠道部队。直到今天,仍有供应商在与《财经天下》周刊交流前,表达曾经对刘立荣的钦佩之情。

早年刘立荣也遇到过三角债问题,但靠他的诚信品牌,在大供应商的帮助下熬过难关。这么一个诚信立身的人,如何转变成今天供应商眼里的 " 骗子 ",是什么让他蜕变?

面对种种疑云,有供应商期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介入,进行调查。

传闻与辟谣

金立的 2018 年,几乎就是在传闻和辟谣中度过。这让金立留下了模棱两可和无奈的印象。

2017 年底,就有传闻称,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在澳门赌博,一下子输了好几个亿。此后细节不断完善,地点从澳门变到香港,再变成塞班的公海,金额也从几亿到 10 几亿甚至百亿。

对此,刘立荣在 1 月对《证券时报》说,那些都是市场传闻,资金链断裂的真正原因是金立的营销、投资费用投入超限。"2016、2017 年金立营销费用投入 60 多亿元,加上近三年对外投资的 30 多亿元,近 100 亿元的投入对金立的资金链造成很大影响。"

这一说法被解读成 " 金立瞎做广告花了 60 亿元 ",随后遭到俞雷否认。他表示,广告只是营销费用的小头,金立在积极生产自救。

但也有金立前高管向《财经天下》周刊证实,刘立荣确实赌博输了很多钱,他们也不能理解。

刘立荣赌博并导致金立资金链断裂问题影响了上市公司欧菲科技的股价,其股价曾一天跌掉 7% 以上,市值一天缩水 43 亿元。

这也引发金立供应商的普遍担忧。去年 12 月 14 日,刘立荣开始在朋友圈晒出与供应商、银行合作伙伴的合照,表示自己与合作伙伴关系良好,间接辟谣金立危机。

但这种辟谣随着事态的恶化而变得糟糕。欧菲科技为金立生产手机触摸屏、指纹识别模组等,今年 1 月 30 日,欧菲科技发表 2017 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对部分客户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损失 3 亿元,导致公司外报净利润下修。后来,它公布这家客户就是金立。

2 月,欧菲科技索要欠款,却被告知金立暂时没有还款计划。无奈之下,欧菲科技向法院申请对金立采取财产保全,并停止对金立供货。刘立荣回应强硬,说欧菲科技断供 45 天,影响了至少 30 亿元货款回笼,对欧菲科技的债务暂不处理。这相当于把停产甩锅给讨债的供应商。

随后,传出了 " 刘立荣跑路 " 传闻,媒体甚至给他起了个 " 翻版贾跃亭 " 的称号。刘立荣不得不在接受《证劵时报》采访时说," 我不会跑路,债务会一步步偿还,金立对解决这次危机是有信心的,希望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解决问题,甚至在必要时可放弃金立的控制权 "。

但春节后人们发现,刘立荣去了香港,滞留数月至今未归。

作为一家制造企业,金立工厂的生产状况是反应金立运营的直接依据。今年 3 月,根据《财经》的报道,金立东莞工厂开始遣散员工。有媒体引述的爆料文件显示,除了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工伤情况的员工外,其他员工都要在在 4 月底前解除劳动合同。对自愿离职的员工,将按照 n+1 的方式补偿,最长 8 个月付完。不愿意接受的,将按公司停工放休政策执行。

在官方微博上,金立承认了减产,并称 " 之前是引资保生产,现在是裁员降费用 "。未来,金立工业园将保留 50% 员工继续生产,并依靠 ODM 厂商协助供货。

在各种辟谣中,金立也对媒体发出不实报道的告知函。11 月 23 日,界面新闻发文《复盘金立死亡之谜》,其中报道了金立的最近进展,以及刘立荣赌博、挪用公款的传闻。文章中称," 刘立荣和财务负责人将金立很大一部分的账目毁了,投资方不接受这样一团乱账。"

对此,金立发布声明称:" 文章捏造相关事实,会严重影响金立重组进程。声明要求媒体删除文章,否则将保留采取一切法律措施的权利,追究发布者的法律责任。" 实际上,这也不是这家企业今年第一次针对媒体发出公告函。

如今,在经历了不堪回首的一年后,金立合作伙伴在生产自救的同时,急迫地想知道,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金立这家原本要冲击一线梯队的手机企业急剧滑落?他们也期盼诚信的商业环境,好让本本分分做生意的人,不至于再遭遇第二次、第三次的 " 金立事件 "。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